【上海科技报头版】坚持,坚守、坚定是科研成功的秘诀——四位新科院士与医学院学子畅谈科研感悟
2019-12-26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12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里欢声笑语,以“理想点燃激情、信念引领人生”为主题的“2019新科院士面对面”访谈活动在这里举行,2019年新晋的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江、董晨、马兰和王松灵专程赶到这里,与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医学生、青年教师、青年医生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目标不仅仅是发论文,重要把名字写上医学史!”

第一位走上“讲坛”交流的是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陈子江院士,她主要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和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在女性生育力保存,促进我国妇女健康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子江院士在活动现场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恩师苏应宽教授。老师的孜孜不倦精神,对患者的态度,是她终身学习的榜样,也激励她走过科研中的各种艰难。

当问及如何进行原创研究时,陈子江的回答是“不能为了原创而原创,而要在临床当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去研究解决的方法”。

陈子江告诉学子们:“我们需要做的事是不忘初心,当初为什么学医,我们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做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有了这种初心,才会有坚定和坚强,才能克服困难。当然为了梦想奋斗是好事,争取更多的荣誉不为错,但是不要把荣誉作为人生目标,这样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上海交大医学院2018届博士毕业生齐佳是陈子江的学生,她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老师对她的嘱托:“我们所有的医生最重要的是了解病人和疾病,如果不了解就不可以做好科研工作。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名字写在论文期刊上,更重要的是写在医学史上。”今天,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刻入了齐佳的记忆中。

“要经受历练,既要做啄木鸟又要做狐狸!”

第二位上场的是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院士,他长期致力于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董院士本科毕业之后就赴美国深造,有着长达十几年的海外学习经历。当被问及海外游学对医学生的成长有何帮助时,他表示,外出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学识的增长,更多的是人生历练。

问及自己的人生感受时,董晨院士很幽默地告诉在场的学子:“有一句话就是出名要趁早,但是还有一句话就是出名不要太早,因为会太快触及到自己的透明天花板,碰到自己的瓶颈,会迷失方向。”虽然在美国发展很好,但是当清华大学领导给予他创立免疫学研究所的机会时,董晨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国内。他说,在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祖国做一个自己专业的研究机构,对于自己的人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在谈及科研工作的经验时,董晨告诉学子,某位专家曾经说过做科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啄木鸟在啄同一个地方,可以有虫子出来,还有就是像狐狸,要到处转。而在他看来,比较好的科学家既要做啄木鸟,又要做狐狸。第一种,科学家需要寻找一个比较好的领域;第二种,科学家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后还要有比较执着的精神,要深入下去。这样的话,可避免没有金矿的地方挖了一辈子,挖到的都是泥土,有金矿的地方浅尝辄止,根本没有挖。“科研工作其实也是一个智力游戏,不断地思考和产生问题,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


“遇到不如意时不要沮丧,要学会感恩!”

神经药理学专家、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院士是第三位访谈嘉宾。她主要致力于记忆与药物成瘾机制,层层剥开毒瘾之谜。

马兰当时回国后,有很多选择,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大学。她告诉学子们自己非常愿意做老师,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加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我们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首先要从教育做起,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个人才就是在学校里面,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科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兰告诉台下的学子,自己过去下过乡,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当时户外零下30多度,自己当时就会想未来如果有一天工作,屋子里面只要有屋顶就会很满足。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从来不会怨天怨地,而是非常感恩,觉得自己之所以有从事科研的机会,是很多人把机会给了你,自己就要替那些没有机会的人努力工作,向上奋斗;就算当你不如意的时候,还是比很多人强,所以还是应该努力工作。“人随时随地可以向下走,但是一旦下去了,再上来是不容易的。”

当谈到自己从事的脑科学时,马院士认为,生命科学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而脑科学是在生命科学的前沿。“脑科学研究距离理解我们的大脑工作原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医学生保持一颗做科研的好奇心,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保持阳光心态,和成功的人多交流!”

第四位登台的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专家王松灵院士。他长期研究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牙发育和再生。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的俞创奇教授为学子们解读了王松灵院士的科研成果:“最先进的方法是种植牙,种植牙就是人工的金属打到骨骼里面,但是依然是异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通过组织工程,制造自己的牙齿,然后植入到牙槽当中。王松灵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做成了人工牙根,今天被展示在美国牙齿博物馆,作为人类首次研发人造牙根的标志性产物。这是王松灵教授对我们人类作出的重大的贡献。”

当问及青年人如何解除焦虑和迷茫时,王松灵告诉学子,其实每个人都有焦虑,自己在工作中也有焦虑和迷茫。最好的办法是和一些成功的人多交流,与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人多沟通,他们经历丰富,会给你很好的建议。另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开心的事情,解除压力。

对于学子们提出的科研方法的问题。王松灵的解答是这样的:“硕士期间应该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基本科研的素质;到博士期间再去追求创新的工作,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谈及自己科研成功的秘诀,王松灵的答案是坚持、坚守、坚定——坚持,就是坚持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整个科研过程充满艰辛,各式各样的困难都会出现,出现了之后要坚持;坚守底线,包括做人底线和学术道德底线;坚定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坚定信念就容易打退堂鼓,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


原文链接:http://www.duob.cn/paper/animate.html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