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徐楠杰、孙苏亚合作组发表文章揭示幼年社交识别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2019-12-03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2日电 (杨静 陈静)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徐楠杰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苏亚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幼年小鼠大脑中EphB2受体参与的突触后多蛋白复合体在初始社交记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治疗社交记忆异常的相关疾病如脸盲、自闭症等指明了新的方向。

儿时的同伴对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互动,青少年能够学习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若是幼年时期出现所谓的“脸盲症”,即不能有效识别出自己的同伴,一直处于“最熟悉的陌生人”状态, 儿童的自信心或受打击,甚至逐渐被其他人边缘化,从而出现严重的发育问题,甚至患上自闭症状。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动物的社交有助于识别同伴、保护自身、照顾后代等多种行为,是生存和繁殖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为模式。动物需要记住和辨别不同的个体(即社交记忆)以引发适当的社会行为(如攻击、回避、合作行为,以及交配行为),这对于生活在社会或群体中的社交动物而言至关重要。

社交识别记忆受损或不足往往会导致群居动物的行为异常,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各种精神类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抑郁症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特征,然而关于调控初始社交识别记忆形成的具体细胞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EphB/ephrin-B 是参与大脑发育和神经精神疾病发生过程的重要酪氨酸激酶受体与配体家族。徐楠杰课题组长期关注神经发育过程中EphB受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曾发表系列文章阐述Ephrin-B和EphB在大脑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形成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此次研究是在以往基础上的新进展。

课题组在本研究中利用c-Fos(神经元活性指示蛋白)染色,筛选了幼年小鼠在社交行为以及识别记忆中响应的核团,发现海马区尤其是CA3区神经元对于社交识别行为具有强烈的反应。进一步利用光纤记录系统证实了CA3区域锥体神经元细胞在同伴识别行为过程中的实时钙信号的激活。

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曾鉴定了一个在大脑发育关键期CA3区特异性表达并调控突触形成的脚手架蛋白Lnx1。 本研究发现幼年Lnx1敲除小鼠会出现明显的社交认知异常的现象,而与Lnx1直接结合的突触后膜上重要记忆分子NMDA受体以及EphB2受体的缺失同样会导致社交认知缺陷。当Lnx1与NMDA受体或EphB2受体之间的结合被破坏后,同样会产生相似的症状。研究进一步揭示Lnx1能够以分子脚手架的方式分别与这两类受体结合,形成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并锚定在CA3区突触后膜上,介导发育中神经元的突触功能。这个多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对于幼年小鼠的同伴识别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该研究揭示了参与幼年期社交识别记忆的特异细胞以及内在的分子机制,为理解孤独症等精神类疾病的社交行为异常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楠杰研究员和孙苏亚研究员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刘贤东和硕士研究生艾鹏辉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徐天乐教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冯东福主任和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Mark Henkemeyer教授在本研究中也给予了重要支持。该项工作得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脑智工程、上海市科委和教委基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19-0606-y#citeas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