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用中国方案治中国人的疾病 上海医生论文一周3次登世界顶级医学期刊
2019-08-05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说明: 0805_1.jpg

图说:上海交大医学院 来源/交大医学院供图(下同)

论文、项目数量飙升、学科排名领衔,但让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名医依然屈指可数?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丰富病例,但临床诊断却严重依赖国外诊断标准?几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在许多场合疾呼,临床医学要真正为国人健康做出引领性贡献,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要肩负起使命,要从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话语权的临床研究成果。

近几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酝酿并撬动起一场临床医学研究的转型,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氛围悄然改变,一支临床医学队伍逐渐建立,一批成果耀眼瞩目。而这个夏天“交医圈”更是“沸腾”了起来——上海医生的论文在一周内3次登上国际临床医学顶尖期刊,全球首创新药和全新治疗方案有了来自中国临床的话语权。

说明: 陈国强院士.jpg

图说:陈国强院士

中国方案看好国人的病

在中国,临床医学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主任医师李青峰对此感慨万分:“中国的一家医院,一个科室单月病例数可能相当于别国一年的病例数。我们手握丰富的病例,但国际上由中国人牵头的新药、指南很少。”他的话道出了中国临床研究的现状。数据表明,在临床研究登记数量上,中国大陆地区仅有14976项,占全球登记总数的4.79%,严重缺乏临床诊疗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证据”。

近几年唯论文唯项目的量化追求开始“减速”。自从2011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连年在全国医学院校排名第一,SCI论文数量也是连年列全国医学院校之首。无论在ESI排名,还是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连续多年都是排名第一。而战绩“辉煌”之际,交大医学院开始重拾初心使命——从临床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再回到临床造福大众。那么,医学研究就不能仅仅聚焦于小鼠实验、研究细胞、申基金、发SCI论文,而是要激发医生们的动力和潜力,重新审视每天面对的病例,思考其中的科学问题,开创更多符合国人特点的规范诊疗手段,最终要用中国方案看好国人的病。

说明: 0805_2.jpg

图说:基于临床资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于是,每天在手术室、病房忙碌的医生们,他们在用心为病人服务的同时,运用智慧总结、提炼,推动临床诊疗的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医生的智慧与贡献。7月三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70.67),在业界引发“破天荒”议论的就是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教授团队和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团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陈楠团队的成果是肾性贫血治疗里程碑式的新型药物,具有全新机制,也是首个中国率先批准的国际原创新药;而叶霜团队的成果则为临床危重疾病死亡率高达50%、好发于东亚人群的间质性肺病,提供了有望改善生存的全新治疗方案。

除了这两支团队,最近5年,交大医学院临床研究科技成果收获颇丰。以瑞金医院为例,心外科赵强团队的研究成果改写国际临床指南;陈赛娟院士团队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新技术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取得显著疗效;皮肤科潘萌团队成果揭示疥疮临床重要发现;内分泌宁光院士团队成果解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情况……一系列一线临床医生领衔的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等国际医学研究顶尖期刊。

制度创新转观念改氛围

医生都是博士,博士却未必都能做研究。那么,如何唤醒临床研究的活力,如何激发临床医生的动力和能力?从2014年开始,上海交大医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在临床医学学科中全面启动基于临床资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计划,成为了起点。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介绍,交医以“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为抓手,瞄准未来,扶助青年人才,搭建临床研究平台,辅以项目牵引,力推各医院协同,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推动学科交叉,改变既往唯项目、唯论文的观念。

医学院启动 “双百人”人才计划。其中一个百就是在5年内培养100名临床经验丰富,善于利用临床资源开展临床研究、破解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型医师”。医学院为这支队伍提供充分的保障与成长平台,为这些青年医生设立专门的临床研究培训课程,邀请国内外临床研究大师级导师授课,分批送青年医生前往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机构学习,让青年医生开阔眼界,在临床问题的学习中真正提升临床研究能力。

说明: 昨日上海交大医学院举行“临床研究媒体恳谈会”.jpg

图说:昨日上海交大医学院举行“临床研究媒体恳谈会”

在此基础上,医学院先后布局了30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大力促进多医院协同研究的临床研究,推动附属医院的联动效应。这些项目,正是交医推动高水平临床研究能力的“星星之火”。各医院争相设立“临床医学科研项目”,从一个单位的单中心培育项目,到覆盖交大医学院3家医院以上的校内多中心项目,乃至联合上海市甚至全国兄弟院校的大型临床研究;从循证医学证据金字塔顶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到总结过去临床诊疗数据的回顾性研究;从全国主委大咖们领衔大规模医学研究到初出高校的“小医生们”在临床诊疗中的小试牛刀。

参与双百人计划的医生们都有一样的共鸣——想做、愿做、能做,已经形成新的氛围。不仅如此,临床研究也促进了成果转化。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尚本教授团队“难治复发儿童白血病CART治疗技术”以1亿元人民币股价与上药集团组建合资公司进行系列新药研发,2017年起进行临床试验,治疗效果国际领先,甚至有国际病人慕名而来。去年李青峰教授团队实现1.2亿元独家转让项目,创下交大医学院迄今为止临床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的最大单纪录,相关技术将应用于皮肤再生、愈合、移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益。

2016年,陈国强院士在临床研究专题培训开班仪式的发言在微信上很快成为“十万加”,他将近2小时的激情发言让年轻医生们热血沸腾。彼时,他多次提到“十年”——形成医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改善临床研究氛围、团结兄弟医院推动前瞻性研究、将临床研究作为青年医师成长成才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而现在来看,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提前了。

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6646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