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上海专家援疆助诊 组团式医疗服务惠及南疆百姓
2019-08-04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近10年来,上海先后派出了150多名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骨干前往新疆喀什,对口支援南疆的医疗建设。通过发挥医联体的优势,每年还有大批上海的医疗专家以"组团式"服务的方式集结进疆,展开医疗助诊服务,为无数当地疑难病患带来福音。

在喀什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当53岁的突妮莎·阿不力孜从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口腔科专家吴正一口中得知,这颗垂在自己下巴上32年的巨大肿瘤并非当地医生所说的不治之症,而只是一颗普通的颌下腺肿瘤时,她和丈夫悬了几十年的心终于放下了。当即决定接受专家建议,前往喀什二院找上海的援疆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家属说,因为经济条件不够,之前不知道能不能治疗,怕花了钱又治不好病,家庭压力更大。现在上海的专家看了以后,给了他们信心。

这两天,上海的援疆医疗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30多位医护人员,要专程深入叶城、泽普等县乡村展开医疗服务的消息传出后,当地百姓都欣喜万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而乡村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诊治技术使得很多疾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因此患者的需求十分迫切。

伯西热克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布则乃提·阿布拉告诉记者,他们只能看常见病和一般的病。如果重症病人的话,就要往上级医院转,疑难杂症都要往上转。得知上海的医生到乡里来,病人们都非常期盼, 因为可以省下路费,也免去了长途奔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说,当地缺医少药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到乡里面以后,很多疾病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很好的治疗。所以下一步如何下沉到乡镇去,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的方式,整体提高整个喀什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可能是上海医疗援疆需要更加努力的重要方向。

上海援疆医生和专家团队的到来,受益的不仅是南疆百姓。他们的倾囊相授,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当地医疗人才。自去年9月,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专家张俊文到喀什二院援疆后,在他的带领下该院的心胸外科快速发展。从以往每年4、50例心脏手术,到如今基本一天一台手术,质和量都在南疆地区首屈一指。

张俊文说,一开始过来时手术都是他来做,当地医生来做助手。现在开始手术已经可以由当地医生来做,他当助手。包括还有一些介入手术都是他在边上指导,他们自己上台做。

经过近十年的对口支援,借助上海九大三甲级医院"以院包科"的形式,如今的喀什二院已成为南疆地区医疗水平最高的三甲医院之一。下一步,上海的医疗援疆工作还将继续发挥"组团式服务"优势,利用好后方资源,加大对当地县乡村三级医生的培训。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从春介绍说,已经有一个整体规划,除了对基层的卫生院、乡村的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以外,还要持续对当地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当然还包括会组织更多的专家来进行义诊。全面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孕产妇的死亡率 以及传染病的发病率,力争能够提高百姓预期寿命。所以这块对于提高南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来说,都更加重要,是根本性的问题。


链接:http://www.kankanews.com/a/2019-08-04/0038945729.shtm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