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台】茶道、国画、戏曲,这些“洋”医学生在瑞金医院都培训了什么?
2019-07-08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捏个兰花指、写一幅毛笔字、品一壶清茶....这几天,在瑞金医院,有一群外国学生正跟随着瑞金医院人文教研室的老师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7月1日开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2019年中国上海“三国四校”医学人文暑期学校正在进行。

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介绍,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法国里昂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了“三国四校医学人文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旨在让三国医学生分享重要的道德和哲学概念的不同观点,提高有关人文科学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知识与获益,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国际化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和人文科学内容的创建和传播。

在一周的课程中,瑞金临床医学院人文教研室承担了从课程设计到内容培训等相关工作。为来自法国里昂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学员们精心安排了中西方文化医学交流、生命的探讨等诸多富有人文情怀、趣味性的课程。

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雅、哲学和生活理念具体的体现,主办方设置茶道课程,让习惯喝咖啡的洋同学们体验一把浓浓中国风“味”。

中国医学生的誓言是怎样的?中国的遗体捐献仪式又是怎样进行的?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工作细节,引起了外国学生们的极大兴趣。瑞金人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轮番上台,从中国西医学历史文化和变迁发展,到中西方医学文化交流融汇的过程,以及医务形象与礼仪等,通过分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展现。

在《直面死亡》课程中,李菲卡医生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不同社会的真实事件的剖析,来传递死亡观念的差异性、死亡文化的多样性、并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发挥医学人文精神帮助患者认识死亡、面对死亡。乐飞医生用从一名美国神经外科医生自己不幸罹患肺癌的故事切入,讲述外科医生眼中的生与死,探讨如何用人文方式去化解“死亡”这个不可改变的大结局,如何去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瑞金医院费健医生和何威医生分别带来《三个苹果学会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医患沟通技巧》的医患沟通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来培训青年医务工作者学会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培训学员运用同理心的技巧,从“看,听,说”入手,增加医患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课程设置大量心理学小测试,充满互动环节。尤其是关于医患关系的视频得到国外学生高度评价。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通讯员 周邦彦

实习编辑:陈熙

责任编辑:陈敏


链接: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in%22:%7B%22key%22:%221562395560079%22%7D%7D&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