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民生调查 | 90后医学博士:紧握手术刀,不放笔杆子
2019-04-02 浏览( 来源:新民晚报 
 撰稿:
 摄影:

 

“今后,我仍将紧握手术刀,不放笔杆子,做一名称职的医生,写一手漂亮的科普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复外科的博士生黄佳可以说是一位“幕后网红”——最近三年她忙于科研临床之余,撰写了200多篇科普文,用科学、理性、有趣的文字直击健康谣言。

黄佳是个“学霸”,科研工作优秀,发表了多篇SCI论文。2016年,她在肿瘤医院参加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发现科普传播能够帮助建立医患关系。“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而科普就是目前作为医学生的我,可以践行的对患者、大众最大程度的帮助和安慰。”黄佳说。她投出了第一篇科普文章,敲开了不少知名科普平台的大门。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吓坏无数人的传言是真是假?》《<我不是药神火>了!慢粒你了解吗?》……结合热点科普医学知识、寻找有趣视角辟谣健康误区,这几年黄佳已写了200多篇科普稿,不少成为爆款。

爱写科普文的黄佳也带动了身边人,同学读了她的文章,还会颇有兴致地讨教如何进入科普领域,黄佳都会一一作答。上海交大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的周晓博也在师姐的鼓励和帮助下开始了科普写作,一年多来陆续写了二三十篇科普稿件。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佳和周晓博写科普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专业的医学知识,每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背后,他们都花了大量时间查询文献、资料,用做科研的态度来寻找“证据”,传播科学、击碎谣言。“科普让我把医学院的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通过提高读者的自觉意识,或许还能提早发现‘小病’,及时治疗。”周晓博觉得,另一方面,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其实教科书上并没有直接的解答,而科普也令他从更新的角度反思医学。

今年6月,周晓博即将毕业进入住院医师阶段,他默默许下心愿,将继续科普写作,传播科学知识。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0929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