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 上海交大医学院一口气拿下5个奖项,肝移植、胃癌、肠癌、眼癌、听神经瘤这些疾病有救了
2019-01-08 浏览( 来源:文汇报 
 撰稿:
 摄影:

▲新生儿在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的手下迎来新生

“交大医学院和‘8’有缘,2008年我们拿了六个国家科技奖;时隔十年,在国家奖授奖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18年我们又迎来了大丰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说。

在今天揭晓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上海交大医学院一口气拿下五个奖项,成绩斐然。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冲击医学最前沿的地方。陈国强用“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来形容这批勇闯禁区、超越创新的医学先锋。

在这张亮眼的成绩单背后,项目团队夜以继日地苦练技艺,探究病情背后鲜为人知的机理,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与努力,把一个个学科带入世界一流水平,惠及千万患者。

从零起步,擦亮上海医学的创新品牌

近两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夏强教授团队每年完成的儿童肝移植病例都在400例以上,占全国儿童肝移植手术病例60%以上。殊不知,这支2006年“从零起步”的团队,完成第一个500例,用了整整十年。

▲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左一)诊断肝移植新生儿

由于切面复杂、缝合难度高、排斥反应大,肝移植被誉为“最难的外科手术之一”,更何况是儿童肝移植。2006年前,全国活体肝移植累计只有100例,仁济医院只开展过一例。

我国每年有近3000名儿童因各种先天疾病导致婴幼儿终末期肝硬化,死亡率超过90%。因此,在肝移植团队看来,每一例成功的手术背后,都是一个重拾希望的鲜活生命和重归圆满的幸福家庭。

2006年初,夏强开始了活体肝移植相关技术的攻关,他买猪肝练习,去实训基地做动物实验,每天练习时间超过14个小时。熬不下去的时候,他也想过“半路掉头”,但最终坚持了下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先是不断突破活体肝移植相关技术,总结出一套无血流阻断下“精准切肝”的方法;然后在国内率先提出一整套儿童肝移植技术标准,制定首版中国儿童肝移植指南……整整十年,他们就这样步步前行,最终实现了中国儿童肝移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吴皓教授“刀功”精湛,统计显示,他的团队迄今完成颅底外科手术近2000例,没有一例面瘫发生。凡是看过他手术的人无不打心眼里赞叹他扎实的外科功底和严谨的操作步骤。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此等功力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勤奋练习才换来的。

▲新华医院吴皓为听神经瘤患者手术

然而即便“刀功”再好,少数患者手术后仍然会丧失听力。如何保存和重建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多年前,吴皓团队一头扎进了对听神经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听觉损伤机制的研究。

日积月累,团队建立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听神经瘤生物样本库,创造性地联合起耳科、神经外科专家,通过高灵敏度、反馈迅速的术中联合听觉监测技术体系及设备,实施高超的术中蜗神经及其微血管网完整性保存技术。

如今在吴皓的刀下,听神经瘤术中听觉保留率提高到72.7%,人工听觉重建整体有效率达90%。

科学研究,就要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曾有—位年轻人做胃镜时,其萎缩性胃炎的严重让人吃惊,我对他说‘你的胃看上去比较老’。他说天天在外面吃快餐,很少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忧心忡忡地说。

▲仁济医院院长房静远(左四)查房

30多岁的人却拥有50多岁的“胃”,临床上的这—变化最让房静远痛心。如何解决我国胃癌和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低、进展期患者病死率高的问题?

房静远团队不断冲击医学前沿:首次建立了“胃龄”模型、首次揭秘大肠癌化疗耐药中的肠道菌群“预警”标志物、率先阐述大肠肿瘤发生中的膳食因素、肠道菌群及表观遗传的“预警”标志物。这些发现发表在《细胞》《肿瘤发现》等医学权威期刊上。

现在,几乎每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知道,要预防胃癌和肠癌,每天吃一毫克叶酸效果好。

在今年国家科技奖的上海获奖者中,46岁的赵维莅教授是最年轻的,她来自有着“一门四院士”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这里提出了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但赵维莅知道,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血液病等着被研究和攻克。

▲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教授赵维莅

淋巴瘤有70多种类型,有些不仅在亚洲地区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赵维莅团队完成了百余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使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从原先的40%提高到80%。许多患者还实现了不化疗、不住院。

十多年来,赵维莅过着病房、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但她“挤”出时间主持制定了中国淋巴瘤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共八部,相关成果被纳入国际诊治指南,超过万例患者从中获益。

同样把论文写在百姓健康上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团队,他们发现了眼恶性肿瘤发生的新机制,建立了眼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新技术,并建立了国际最大眼肿瘤样本库。

该成果推广到北京同仁医院等26个省份的131家单位,显著提高眼肿瘤整体诊疗水平。

▲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建立眼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新技术


来源: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kjwz/20190108/234791.html?timestamp=154691641302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