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马雄团队研究成果揭示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和骨髓之间存在活跃的免疫对话
2017-08-16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袁蕙芸
 摄影:

  慢性肝病肝内炎症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办法控制?最近,肝脏领域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 13.25)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团队关于肝内新型免疫调控细胞——髓系抑制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据马雄介绍,研究纳入了148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55例,并与4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髓系抑制细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特性。该研究发现,在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PBC患者中,外周血和肝内均出现髓系抑制细胞的明显积聚。原来,肝脏内细胞如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在受到损伤时会发出求救信号——一种炎性因子(CCN1),而后者可招募并且扩增骨髓里的髓系抑制细胞,到肝脏炎症部位抑制过强的炎症反应。因此,这种免疫细胞是维持慢性肝病患者肝内免疫稳态的重要负性调控细胞,并具有潜在的免疫治疗价值。该论文阐述了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和骨髓之间存在活跃的免疫对话,进一步拓展了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张海燕和连敏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马雄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可喜的是,今年,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围绕PBC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连续发表了多篇原创性论著,分别发表在Gut(影响因子16.68)、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2)和AP & T(7.29)等国际著名杂志。

  对于课题组连续发表原创研究成果,马雄教授感慨地说,要做临床研究,首先建立好独特而完整的患者队列和样本库。临床医师应该注重做临床转化研究,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临床医师的优势,也可在第一时间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回馈广大患者。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