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研究团队在自免肝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7-05-04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唐茹琦 王绮夏
 摄影:

  日前,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捷报频传。最新发布的欧洲肝病学会2017年PBC诊治指南,引用了马雄教授团队两篇关于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论著。此外,2017年伊始,研究团队在PB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连续发表3篇高质量的SCI论著。

  PBC是一种以胆汁郁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马雄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了具有长期随访资料的276例PBC患者,发现肝硬化和抗gp210抗体阳性是PBC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该论文发表于消化杂志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IF 6.32)。杂志同期配发了述评,对该论文给予了正面评价。英国剑桥大学Mells等学者认为这项有意义的研究将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该文第一作者是杨帆博士,马雄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对肠道菌群开展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PBC诊断和预后标记,以及发掘新的PBC治疗方案。马雄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对PBC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PB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论文在线发表于Gut杂志(IF 14.92)。唐茹琦副研究员是第一兼共同通讯作者,马雄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

  此外,国际学术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IF 11.33)在线发表了马雄教授团队、东南大学刘向东教授课题组及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一篇PB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染色体6个区域内的基因与PBC的发病机制相关,对中国人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该项研究取得了PBC发病机制研究的突破,对疾病机制的后续研究、个性化诊疗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唐茹琦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马雄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马雄团队基于该研究结果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重点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年初启动。

  马雄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肝病一直被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发生的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本次发表的两篇关于PBC机制研究论文正好契合了这种“Bad gene,bad luck”的工作假设。自身免疫性肝病一直是仁济医院消化内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临床特色之一,邱德凯教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特别是PBC是未来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推广,研究团队在国际上已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并行者”的角色转变,并有望在今后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病舞台上发出更多更强的“中国好声音”。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