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e0f5080751.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y_86b5080761.gif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e0f5080751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y_86b5080761.gif 1 2
2016-10-08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
 摄影:
 

  9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徐楠杰课题组与沈阳药科大学杨静玉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杏仁核EphB2信号调节谷氨酸能神经元成熟和先天性恐惧”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被推荐为该期的封面介绍文章。这是该课题组继今年初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介导先天性恐惧环路形成过程的轴突导向分子ephrin-B3的关键作用之后的又一重要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发现EphB2作为表达在杏仁核中的受体调节了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成熟过程,促进了先天性恐惧的形成。这个发现和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起,确认了在小鼠发育关键期介导这种功能特异的跨核团环路的配体(ephrin-B3)和受体(EphB2)相互作用机制。这一对分子犹如钥匙与锁,通过在出生后精确时间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引导长距离神经环路的形成。该研究首先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和食肉动物气味分别诱导两种引发先天性恐惧的行为学方法,检测了EphB2在恐惧发生中的必要性,进而通过详细分析杏仁核中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元的反应差别,明确了影响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树突棘发育的关键因素,证明了EphB2酪氨酸激酶活性依赖的信号在杏仁核神经元突触形成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232704)、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965002)等基金的支持。研究还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庄寒异研究员,和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Mark Henkemeyer教授的大力协助。

 

  文章链接: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6/39/10151.ful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