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e0f5080751.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y_86b5080761.gif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x_e0f5080751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610/y_86b5080761.gif 1 2
2016-10-08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
 摄影:
 

  9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徐楠杰课题组与沈阳药科大学杨静玉教授团队合作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杏仁核EphB2信号调节谷氨酸能神经元成熟和先天性恐惧”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被推荐为该期的封面介绍文章。这是该课题组继今年初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介导先天性恐惧环路形成过程的轴突导向分子ephrin-B3的关键作用之后的又一重要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发现EphB2作为表达在杏仁核中的受体调节了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成熟过程,促进了先天性恐惧的形成。这个发现和该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起,确认了在小鼠发育关键期介导这种功能特异的跨核团环路的配体(ephrin-B3)和受体(EphB2)相互作用机制。这一对分子犹如钥匙与锁,通过在出生后精确时间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引导长距离神经环路的形成。该研究首先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和食肉动物气味分别诱导两种引发先天性恐惧的行为学方法,检测了EphB2在恐惧发生中的必要性,进而通过详细分析杏仁核中谷氨酸能和GABA能神经元的反应差别,明确了影响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树突棘发育的关键因素,证明了EphB2酪氨酸激酶活性依赖的信号在杏仁核神经元突触形成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232704)、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965002)等基金的支持。研究还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庄寒异研究员,和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Mark Henkemeyer教授的大力协助。

 

  文章链接: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6/39/10151.full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