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s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姚玉峰课题组最新进展
2016-03-14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姚玉峰
 摄影:姚玉峰

  近日,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姚玉峰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cetylation of lysine 201 inhibits the DNA-binding ability of PhoP to regulate Salmonella virulence在著名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7.562)以封面论文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是由博士生任洁、桑昱及其他合作者完成的。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沙门菌都是食源性疾病以及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沙门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肠热症、急性肠炎,一些血清型还会诱导形成败血症、骨髓炎、脑膜炎等。沙门菌全局性双组分调控系统(TCS)的调节蛋白PhoP调控基因组5%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菌毒力、适应低浓度Mg2+和弱酸环境以及多种细胞活动。姚玉峰课题组发现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可调控PhoP的活性,PhoP羧基末端螺旋-转角-螺旋模体上第201位保守的赖氨酸(K201)是乙酰化修饰位点,该位点被乙酰化修饰后抑制PhoP与下游基因启动子结合能力。此外,当细菌处于低浓度Mg2+、酸压力以及巨噬细胞中,K201的乙酰化水平急剧降低。K201乙酰化导致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动物模型中肠炎和系统性感染显著降低,这意味着K201的去乙酰化状态对沙门菌的致病性非常重要。因此,K201的可逆乙酰化修饰可保证沙门菌迅速地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压力信号。这些结果支持目前的观点,即处于DNA结合结构域上可逆的赖氨酸乙酰化修饰,作为一个新的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参与细菌毒力的调控,这种机制可能在许多微生物中都普遍存在。

  病原细菌学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病原菌乙酰化修饰调控机制的研究。该文详细地阐明了乙酰化修饰对细菌转录因子活性的调控机制,揭示了原核生物中乙酰化修饰的功能,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