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评论》杂志发表健康所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耐药领域的转化医学研究综述
2015-02-02 浏览( 来源:健康科学研究所 
 撰稿:孙宇
 摄影:

  2015年1月15日,国际著名杂志《医学研究评论》在线发表了健康所孙宇研究组关于临床肿瘤治疗、局部微环境同疾病耐药性的病理学方向研究相关评论文章,提出肿瘤作为系统性疾病应当同微环境的生物演化和患者个性特征纳入一个完整的病因学进行整体研究和靶向的医学理论。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与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是癌症研究领域近年集中出现的一个明星术语,也是国际范围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集中探索的焦点。肿瘤微环境一般是指实体瘤所处的局部生物环境,包括癌变细胞和附近良性基质细胞,后者通常由免疫和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微血管等组成,此外还有多种可溶因子及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等。微环境对肿瘤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原始概念最初由英国外科医生普吉特于十九世纪提出,认为癌症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关系如同“种子和土壤”,息息相关且唇齿相依。

  在现代医学中,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以及最近风靡一时的靶向治疗。患者在各种治疗的初期阶段一般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耐药性的出现往往成为后续阶段中临床根治的严重障碍和棘手难题。肿瘤耐药是指癌细胞在遭受毒性试剂攻击之后能仍通过某种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得以存活甚至加速发展这一现象。长期以来肿瘤耐药机理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癌细胞自身,后者主动性的过程很多,比如改变基因组信息(点突变、扩增、缺失和重排),通过上调药物外排泵蛋白表达以阻挠药物进入胞浆、加快胞内代谢活动使药物在发挥作用前迅速失活、激活特定癌基因或失活抑癌基因、打破金属离子自稳态平衡、造成表观遗传异常、启动异质性发展、扰乱凋亡或自噬机制等方式提高对药物的抵抗性。相比之下,有关肿瘤微环境在耐药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则探讨的较为匮乏,相关文献直到近年才集中涌现。实际上,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耐药之间存在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关联,肿瘤抗药性的机制不仅是癌细胞内源性的进化同时也包括肿瘤所处微环境所赋予的数种变迁,后者一般被称为获得性或适应性耐药。

  健康所孙宇研究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临床条件下微环境衍生的多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后期疗程中发挥了难以预料、错综复杂的体内作用。面对日益成熟的个性化和精确化医学,站在一个历史赋予的学科制高点,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在疾病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准确洞悉当前临床治疗中所用干预策略的潜在缺陷,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国防部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的资助。

  “Translational Horizon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Harnessing Breakthroughs and Targeting Cures.”Med Res Rev. 2015 Jan 15.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