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时玉舫研究组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中p53缺失在塑造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2014-02-24 浏览( 来源:健康所 
 撰稿:马勤
 摄影: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健康所时玉舫研究组题为“p53 Regula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Tumor Suppression in a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rough Immune Modul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抑癌基因p53缺失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塑造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p53是著名的抑癌基因之一,大约50%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它的突变。然而,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肿瘤细胞中p53的突变,而肿瘤基质细胞中的p53表达变化是否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尚未得到太多关注。目前,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之一,肿瘤基质干细胞对肿瘤生长的重要影响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报道显示,肿瘤周围的基质细胞中的确可以观察到p53的突变,但这种表达的变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

        博士研究生黄寅等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在p53缺失小鼠中的生长更迅速,提示肿瘤基质环境中p53的突变也可以影响肿瘤的生长。由于MSCs可以被招募到肿瘤部位并成为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之一,他们进而将黑色素瘤细胞与分别来源于野生型或p53缺失小鼠骨髓的MSCs共接种到C57BL/6小鼠上,结果显示来源于p53缺失小鼠的MSCs显著地促进肿瘤生长,但是,这种作用并未在免疫缺陷小鼠中观察到。因此,p53缺失MSCs主要通过调节肿瘤部位的免疫反应调控肿瘤生长。p53缺失MSCs调控肿瘤免疫反应的机制与它受炎症因子刺激后,表达更高水平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及其相应的产物—-氧化氮密切相关,从而比野生型MSCs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当在体内肿瘤模型中使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SMT)时,p53缺失MSCs的促肿瘤作用也会消失。因此,他们的研究证明了肿瘤基质细胞中p53的表达状态在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实现的。该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