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戴尅戎研究组揭示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新机制及干预策略
2013-11-20 浏览( 来源:健康所 
 撰稿:戴黎明
 摄影:

  近日,国际生物医学重要学术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在线发表了健康所戴尅戎研究组题为“Dexamethasone shif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from osteoblasts to adipocytes by C/EBPalpha promoter methylation”的研究论文,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定向分化命运选择及调控的角度,揭示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新机制及治疗靶点。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一直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后免疫排斥以及多种炎症。然而,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甚至会发展为股骨头坏死,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博士研究生李姣等在戴尅戎院士及张晓玲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临床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在发生骨质疏松的同时,骨髓中出现大量的脂肪组织。在本研究中,他们从BMSCs定向分化调控的角度出发,来找寻激素诱导型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其中的治疗靶点。研究发现,经过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处理后的BMSC更容易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降低。进一步实验证实地塞米松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中关键的Wnt/beta-catenin通路,导致启动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C/EBPalpha启动子甲基化受到抑制而高度表达,在后者的作用下BMSCs在成骨分化条件下也转而分化为脂肪细胞。同时,研究中通过抑制C/EBPalpha或者重新激活Wnt通路都成功挽救了地塞米松导致的成骨/成脂肪分化失衡,为临床上治疗激素类骨质疏松提供了新思路及药物靶点。

  该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讨了BMSCs分化命运选择及调控的新机制,还通过动物模型将实验理论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建立了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平台。

  此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教委的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24658/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