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了健康所孔祥银研究组科研成果
2013-11-18 浏览( 来源:健康科学研究所 
 撰稿:马勤
 摄影:

  近日,国际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了健康所孔祥银研究组与英国Laurence D Hurst实验室合作研究论文“Genes that escape X-inactivation in humans have high 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ex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mpairment but are not slow evolving”,课题组通过分析高通量数据,在女性的X染色体上确定了较多数量的“逃脱基因”,而且这种“逃脱”现象比之前报道的要普遍;另外,发现“逃脱基因”与精神损失疾病有关,该研究为科学家理解人类的精神损伤疾病提供了一定思路。

  女性基因组比男性多一条X染色体。这样的遗传构成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遗传难题,在这额外的这个X染色体上到底会发生什么?如果所有的基因都开始表达,那么女性将比男性多一份X染色体基因表达。在女性机体内,一种名为X染色体失活的过程会使得其中一个X染色体全部失去功能,从而使得基因不能够进行过度表达。然而此过程并不是总会按照预期进行“工作”,有些基因就可以悄无声息地逃脱失活这个过程。在一千个出生的女孩儿中会有一例携带有XXX染色体,而不是XX染色体,那么某些基因的逃脱,将会引起这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将会对这种个体的成长以及精神状况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与之前比较人和鼠的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不同,该研究旨在着重分析X染色体失活是否存在人群差异。研究生张宇超、蒋敏等利用高通量的数据,比较来自欧洲和非洲两个人群之间的不同, 发现共有114个基因可以逃脱X染色体的失活过程,其中的76个基因此前并未报道。基因逃脱的情况在两个人群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有显著不同,这一差异与我们已知的携带有XXX染色体的女性的表型的多样性(有的个体是正常的表现,而有的个体有很严重的症状)是吻合的。

  他们发现了从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逃脱的22个基因可能与个体精神功能直接相关,本研究将X染色体逃脱基因与XXX染色体综合征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研究者希望这项研究将为研究XXX染色体综合征以及个体的精神障碍提供帮助和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mb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10/07/molbev.mst148.long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