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领衔的团队建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标准
2018-08-13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美国医学会的协会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影响因子20.87)在线刊登了由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牵头,全国42家中心参与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三期临床研究:安罗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证实了三线及三线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安罗替尼治疗可显著获益。韩宝惠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胸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医疗单位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药物临床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为国家的新药临床研究做出积极贡献,同时积极主导及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尤其对反复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提出有效的临床治疗策略,延长其生存希望。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缺乏标准有效方案,使得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方案广受争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国产1.1类创新药,可强效抑制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本项研究入组了来自全国42家中心的439例患者,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可将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5%和32%,证实了三线及三线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安罗替尼治疗可显著获益。这是目前肺癌领域首个后线治疗获得成功的多靶点药物,树立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的标准,改变了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研究的中期结果曾受邀在世界肺癌大会做口头汇报,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完整研究结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2017年,安罗替尼以“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重大专项”的双重理由,纳入国家药监局绿色审批通道,并于2018年5月成功上市,并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治疗。

  安罗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ALTER0303研究)是胸科医院首个以本院专家牵头,并成功获批上市的国内1.1类创新药物研究,将该院的临床研究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