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子刊 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黎强教授团队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团队题为“Breast Milk Enema and Meconium Evacua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论文。
早产儿如何尽快排空胎便建立全肠内营养是新生儿临床护理的一项巨大挑战。早产儿消化系统的机械功能、成熟程度发育尚未完善,胎粪黏滞,大肠转运功能障碍等均会导致胎便的排出延迟,从而使达全肠内喂养时间长。此前的研究表明,胎便排出延迟和是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及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这种延迟不仅会影响排便过程,还会对新生儿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临床护理主要通过腹部按摩或生理盐水灌肠改善早产儿胎粪排出延迟,但是效果有限。因此,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促排胎便方法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开展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索使用母乳进行灌肠是否能促进早产儿胎便完全排出和尽早实现全肠内营养。研究结果发现,在23-30周胎龄的早产儿中,母乳灌肠可以显著缩短新生儿胎便排出和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
该研究共纳入了286名新生儿,平均胎龄为198.8天。其中141名新生儿被分配至母乳灌肠组(试验组),145名新生儿被分配至生理盐水灌肠组(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开始每日进行两次灌肠,直到观察到胎便的完全排出。
研究结果显示,母乳灌肠组胎便排出时间显著短于生理盐水灌肠组(-2.2 days; 95% CI, -3.2 to -1.2 days);母乳灌肠组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也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灌肠组(-4.6 days; 95% CI, -8.0 to -1.2 days)。对于次要结局,母乳灌肠组的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亦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灌肠组(-4.6 days; 95% CI, -8.6 to -1.0 days)。两组在其他次要结局及安全性方面均无临床显著差异。
为了揭示这种效果与新生儿胎龄之间的关系,团队又依据胎龄分组进行了亚组分析,将所有新生儿分为23-28周、28-29周及29-30周三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乳灌肠仍然能有效缩短28-30周胎龄早产儿的胎便排出,而对于23-28周的早产儿,胎便排出的时间虽有缩短,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实现全肠内营养时间这另一主要结局,三个亚组中母乳灌肠组均提前实现全肠内营养,但仅在23-28周胎龄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的结果反应了不同胎龄亚组之间干预效果的细微差异,这可能源于早产儿胃肠道的异质性发育轨迹和不同的喂养耐受性。
这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与普通的生理盐水灌肠相比,对早产儿采用母乳灌肠能够有效缩短早产儿胎便排出、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揭示了母乳作为灌肠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亚组分析的结果也突显了需根据孕龄考虑个体化干预的必要性,为未来早产儿护理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改进提供了循证依据。
国际著名媒体《MedPage Today》在论文发布当天做了题目为“Breast Milk Enema Helps Preterm Infants Pass Meconium”的专题报道。记者还就此成果采访了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Courtney Gutman博士。作为新生儿领域的权威专家,Gutman博士肯定了这项研究的价值,并表示母乳通常是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最有用的“药物”,该研究的发现在未来将会有更多有趣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黎强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盖丽和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吴亚妮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黎强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凡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