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olecules | 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团队发现胆红素被中性粒细胞降解的新产物
2022-11-14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
 摄影:

胆红素是血红素降解终产物,是一种强生理抗氧剂,可显著降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胆红素可被活性氧氧化降解,产生多种产物,一些产物可能参与了某些疾病的进程。然而,胆红素氧化降解的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侯尚伟团队及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汪午团队,在Biomolecules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w product of bilirubin degradation by H2O2and its formation in activated neutrophils and in an inflammatory mouse model”的论文,发现胆红素被H2O2氧化降解产生血红素酸(hematinic acid)和另一种新产物,命名为BHP2。这两种产物可在与胆红素孵育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中检测到,且浓度相当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可有效降解胆红素。使用H2O2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证明胆红素孵育的中性粒细胞内产生了高浓度H2O2,提示中性粒细胞对胆红素的降解可能是由H2O2介导的。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种关键细胞,发生炎症时大量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并激活,因此可以预计胆红素降解将会发生于炎症部位。为此,作者建立了一种皮下发炎并伴随出血的小鼠模型,发现发炎/出血部位皮肤中血红素酸和BHP2含量分别达到正常皮肤的6倍和36倍,验证了上述推测。

为研究降解产物的生理活性,作者使用线虫动物模型检测了两种产物的神经毒性,结果表明BHP2在100 nM时即显示了明显的神经毒性,而血红素酸则没有神经毒性。

胆红素是恒定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内源性化合物,因此本文发现提示胆红素被中性粒细胞降解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炎症情况下的病理生理过程,降解产物因而有可能作为炎症标志物,也可能参与疾病进程。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俞菲菲和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袁尧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侯尚伟研究员和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汪午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