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沈立松团队发表食管癌联合成果
2020-12-09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陈哲逸
 摄影:

正常的机体免疫功能是抵御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组成。充分理解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及调控网络将有效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效果较差,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仍未获得充分的认识。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沈立松团队联合美国RUTGERS University Jian Cao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心胸外科李鹤成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Immune suppressive landscape in the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状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管癌免疫治疗新的靶点和改善患者预后打下坚实基础。课题组首先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CD45+免疫细胞,然后进行单细胞测序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测序分析,从而建立80787的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该项研究揭示了ESCC患者之间,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与配对的相邻组织相比,ESCC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细胞显著增多,且克隆扩增增加。同时,在肿瘤组织中发现了耗竭性T细胞,耗竭性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M2型巨噬细胞和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DC),而耗竭性T细胞和NK细胞是TME中主要的增殖细胞,提示ESCC微环境中炎症与免疫抑制共存的状况。TCR测序结果揭示了T细胞亚群的谱系关联,发现耗竭性CD8 T细胞存在从预耗竭状态到耗竭状态的连续演变过程,而预耗竭T细胞可能是更好的免疫治疗潜在靶标。该研究进一步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行大量的功能性实验来验证单细胞转录组的结果。通过“配体-受体”相互用作分析发现了Treg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示与肿瘤的进展和免疫抑制状态紧密相关,阻断该途径可能促进ESCC的抗肿瘤免疫。此外,该研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得到一系列与ESCC患者生存期相关的标志基因。该研究结果全面系统的分析了ESCC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特征,揭示了ESCC肿瘤微环境中抑制性的免疫状态,并为应用和开发全新的ESCC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郑英霞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陈哲逸、韩丽、瑞金医院胸外科硕士研究生韩逸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沈立松教授、Jian Cao教授、李鹤成教授及郑英霞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该项研究受到新华医院的大力支持。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高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项发展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华医院检验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新华医院检验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科室所参加的约350项美国临床病理学会(CAP)检验质量能力考评中达到了96%的满意率,充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已形成医师、研究员、技师的完整梯队,拥有MD/PhD梯队骨干21名。在科研方面,新华医院检验科形成了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诊断等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方向。近年来,科室共获得包括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8本;培养52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规范化培训检验专科医师9名、住院医师16名。新华医院检验科将遵循“务实、精准、创新、服务”的宗旨,为建设在医教研等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学科而努力。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019-0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