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李乾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文章揭示BFL综合症蛋白PHF6调控食欲新机制
2020-03-27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
 摄影:

3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黄菊研究员课题组和李乾研究员课题组合作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文章“Chromatin-binding protein PHF6 regulates activity-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networks to promote hunger response”。该研究发现Borjeson-Forssman-Lehmann (BFL)综合症蛋白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6 (PHF6),一种重要的染色质结合蛋白,在下丘脑弓状核AgRP神经元中作为转录抑制子,调控及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 IEGs)的表达,进而影响小鼠饥饿驱动的摄食行为。

饥饿驱动的摄食行为主要由下丘脑弓状核AgRP神经元所调控,这些神经元可以感知机体的能量状态,并决定动物体是否去觅食。已有研究表明饥饿能够诱导AgRP神经元中转录谱的显著变化,但是人们至今不清楚上游转录因子或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甲基转移酶,染色质重塑酶等)对于AgRP神经元不同营养状态下饥饿反应基因的调控方式。黄菊和李乾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AgRP神经元中特异高表达PHF6,且PHF6的表达会受到机体营养状态调控。通过神经元类型特异性的RNA-seq与ChIP-seq,研究人员发现缺失了PHF6会使AgRP神经元的转录谱向饥饿状态转变,尤其及早基因IEGs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因此损害了饥饿状态下IEGs快速而充分的诱导。这是由于正常情况下PHF6结合在IEGs的启动子区域,并发挥转录抑制的作用。在功能上,PHF6对神经元活动依赖的IEGs的转录抑制作用会影响摄食行为,PHF6条件性敲除小鼠不仅表现出下降的饥饿激发的食欲,而且可以帮助小鼠抵抗反复地节食/复食引起的体重增加。

PHF6作为BFL综合症的致病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十分重要,先前的研究主要探索了它在大脑皮层发育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本研究则聚焦于PHF6在成年动物下丘脑神经元和本能行为中的功能,发现PHF6作为一种神经元亚群特异的转录阻遏因子,通过调节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转录谱进而调控动物的摄食行为,为我们理解染色质结合蛋白如何调控动物的适应性行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菊课题组和李乾课题组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干林华和工作人员孙静静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黄菊研究员和李乾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02.085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