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匡延平团队发现LHCGR基因突变女性不孕症患者IVF-ET治疗策略
2019-12-03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芦雪峰
 摄影:

12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匡延平教授团队在内分泌学国际知名杂志《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Pregnancy and Live Birth In Women With Pathogenic LHCGR Variants Using Their Own Oocytes”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罕见性的LHCGR基因突变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通过IVF-ET技术(俗称试管婴儿)获得了治疗并诞下健康婴儿的系列成功病案。

目前LHCGR基因突变女性病例报道国际上仅有13例(包括本研究报道的3例),除此次匡延平团队的报道以外均无一例获得成功妊娠的报道。该疾病被国际同行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LHCGR基因突变的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卵巢多发囊肿,经常因反复发生的卵巢囊肿进行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导致卵巢功能损伤,部分患者因反复手术导致卵巢功能严重损伤。该病的另外一个重要临床表现为按常规IVF-ET治疗无法获得卵子,被认为是“空卵泡综合症”。

正常妇女维持雌激素合成及排卵必须依赖于LHCGR基因表达的LHCGR受体的正常功能,所以LHCGR在卵泡发育、雌激素合成及排卵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次研究在国际范围第一次提出了LHCGR基因突变不孕症患者在LHCGR这一受体失活的状态下仍可以通过增加配体的剂量延长诱发排卵时间成功获得成熟卵子,为LHCGR突变的患者的治疗提出了一项新的行之有效的IVF-ET治疗策略。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在不孕症的临床治疗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有多项原创性的发明及研究成果,为提高辅助生殖的治疗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在匡延平教授的带领下发现了黄体期促排卵,并研究出高孕激素促排卵技术(PPOS),被认为是控制性促排卵里程碑式的进展;发明了二次刺激促排卵技术,被国际同行命名为“上海方法”(Shanghai Protocol);先后改进多种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实施促排卵方案的个体化应用。此外,匡延平教授还和复旦大学王磊教授合作先后发现了导致卵子成熟障碍的致病基因Tubb8、导致卵子受精障碍的致病基因WEE2,导致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pannexin 1等等。这些研究对于罕见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分子诊断指标推动了不孕症的精准治疗。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jcem/article-abstract/104/12/5877/5544507?redirectedFrom=fulltext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