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学者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危患者潜在影像学标志
2019-04-12 浏览( 来源:精神卫生中心 
 撰稿:胡昊
 摄影:

 

近日,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研究团队与附属仁济医院影像科合作在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8年影响因子5.048)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ortical surface area reduction in identification of subjects at high risk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pilot study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左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喙部皮层表面积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高危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研究将为PTSD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延迟出现、并持续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交通事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创伤性事件,相当一部分经历交通事故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PTSD是最常见且影响巨大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但治疗难度大,且复发率高,社会功能损害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创伤事件发生后尽早进行临床干预可显著降低PTSD发病率。因此,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就对PTSD而言显得意义重大。

该课题组对交通事故伤者进行了磁共振结合临床评估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基线纳入交通事故48小时内的伤者,进行磁共振结构像扫描,同时采集临床相关数据。通过6月临床随访,通过临床诊断评估工具,评估PTSD的发生情况。该研究中共70例被试完成临床随访,其中29例伤者发展为PTSD,41例伤者未发展为PTSD。PTSD组被试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左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喙部皮层表面积即显著小于未发展为PTSD的被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胡昊医师、苏珊珊主治医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影像科孙雅文主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主任医师、肖泽萍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影像科周滟主任医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