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c495080763.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c495080734.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c495080763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x_c495080734_s.jpg 图片1 图片2
2018-10-25 浏览( 来源:基础医学院 
 撰稿:
 摄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脑科学研究中心徐天乐教授课题组近期在离子通道研究又取得新成果,8月7日及10月24日在Science Signaling和Science Advances上相继发表了论文,题目分别是“The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ASIC1a mediates striatal synapse remodeling and procedural motor learning”和“Fear extinction requires ASIC1a-dependent regulation of hippocampal-prefrontal correlates”。

  神经可塑性与脑认知是人类智力的基础,是人脑通过识别、处理、储存复杂的感觉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做出适当行为反应的能力。围绕这一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徐天乐教授课题组以阐述离子通道信号调控机制与神经可塑性的关系为目标,致力于解析感知觉和学习记忆动态调控过程的神经环路基础及离子通道机理。徐天乐课题组先前研究揭示出,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 ASIC1a)调节岛叶皮层突触可塑性,在条件性味觉厌恶消退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他们的最新研究聚焦ASIC1a与纹状体突触可塑性以及海马-前额叶皮层神经环路可塑性的关系,揭示了程序性运动学习和恐惧消退记忆动态调控过程的神经可塑性新机制。该系列研究也为理解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脑认知神经网络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分别由博士研究生于哲和吴延娇以及王勤和王琪,在徐天乐教授和李伟广副研究员共同指导下完成。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等的支持。同时,还得到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医学中心朱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徐楠杰研究员、张思宇研究员和袁逖飞研究员等的合作支持。

  全文链接:

  于哲,吴延娇等http://stke.sciencemag.org/content/11/542/eaar4481

  王勤,王琪等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10/eaau3075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