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巨大动脉瘤联合栓塞介入手术在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获圆满成功
2013-11-11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樊翊凌
 摄影:

  近期,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万杰清在全科上下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一例巨大动脉瘤联合栓塞介入手术。日前患者已顺利渡过术后观察期。

  10月的某一天,神经外科诊室里来了一位72岁高龄的老太太,因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诊治多年未果。偶然的一次头颅MR检查,发现该患者右侧海绵窦旁有个2.8厘米的占位,遂来求医。神经外科万杰清副主任医师凭着多年的职业敏感立刻怀疑这是个巨大动脉瘤,完善各项检查后,证实了他的判断。通常颅内动脉瘤大小在4-7mm之间,大于1cm的为大型动脉瘤,大于2.5cm的称之为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无论手术夹闭还是传统的介入栓塞难度都很大,死残率很高。目前国外最先进的介入治疗方法是通过密网支架加弹簧圈的联合使用弥补这两项不足,而国内对于密网支架的使用尚处于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阶段,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也是该研究的主要负责单位之一。很快,该患者的资料就被上传至国家卫计委的电脑终端进行分组。但2天后,令人沮丧的消息传回,该患者被选入对照组研究,这就意味着患者无法使用先进的支架。望着患者和家属绝望的目光,万杰清医师提出了大胆的治疗方案:先将弹簧圈填入瘤体,再用栓塞剂将瘤体中残留的空间完全充填。这种治疗方法就好比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既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能够确保瘤体完全栓塞,杜绝了复发的可能。经过科室的认真讨论,最终科主任江基尧教授拍板支持这一新方案的实施,并由王勇主任医师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保驾护航”以备不测。

  10月17日,在9号楼地下一层的DSA室,介入手术如期进行。导管到位后,万杰清医师将第一枚弹簧圈准确置入动脉瘤体内,并将其编织成一个均匀的“蚕茧”。紧接着,第2枚、第3枚弹簧圈也被一一置入,逐步将“蚕茧”编织得越来越致密。按过去的经验,把这个动脉瘤完全填满至少需要10-15枚弹簧圈,但是随着弹簧圈数量的增多,瘤体内也会随之形成众多分隔,弹簧圈很难进入这些残留的小腔体,这也是导致动脉瘤复发的罪魁祸首。这时,万杰清医师快速地将封堵球囊充起,开始往动脉瘤体内注入专用的栓塞剂。这个步骤是整个手术中最为惊险的一环,栓塞剂一旦溢出瘤体,要么动脉瘤破裂出血,要么栓塞远端的血管。而且每次封堵颈内动脉的时间必须在安全时间窗内,不然容易发生意外。看过香港电视连续剧《仁心仁术》的观众还记得女主角脑血管手术时颈内动脉阻断时间超过30分钟后,变成植物人的一幕吧。现实中如果患者脑血管交通比较发达的话,再加上麻醉或者低温状态,阻断30分钟甚至更长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患者已经72岁高龄,她脆弱的脑血管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随着5支ONYX栓塞剂缓慢地注入,动脉瘤内的那个蚕茧逐步变得厚重起来,最后的栓塞剂沿着封堵球囊的边界将动脉瘤的入口完完全全地封闭了起来。动脉瘤应该已经被致密填塞了,可栓塞剂能在奔腾的血流冲刷下,“听话”地呆在动脉瘤内而不被血流带到远处的正常血管内呢?松开球囊的一刻,每个人的心情都异常紧张。当放射技师按下造影键,大家看到黑色的血管蜿蜒而上,毫无阻滞地显示出那棵“生命之树”时,造影室内响起了掌声。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

  麻醉复苏后,患者四肢活动正常,言语清晰,顺利地渡过了术后观察期。5天后,患者和家属怀着重获新生的喜悦踏上了回家的列车。虽然还要经过6个月的血管内皮修复期才能称为完全治愈,但大家都对这一天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