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之际,正是合家团聚时刻,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大礼堂里歌声袅袅,笑声朗朗,只见数十名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叙佳话,气氛热烈。开始还略显羞涩的藏族儿童,在听到熟悉的乡音和欢快的《锅庄舞》音乐后,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立即融入了舞蹈的队伍。原来是11名远道而来的日喀则地区先心患儿在家长、医务人员的陪伴下,和10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藏语志愿者联欢座谈,共度佳节。 一大早,该院院长于广军和院党委书记丁俭特意来到病房探望患儿和家属,亲切地询问他们在医院的生活是否适应,在饮食习惯上有什么需求,并一一送上由食堂特制的中秋月饼,请大家分享。于广军和丁俭还特别向每天前来做爱心陪护的藏语志愿者表示感谢。 此次来沪接受治疗的共有35名西藏日喀则地区贫困先心病患儿,按照市卫生和计生委的安排,其中11名患儿由附属儿童医院负责接诊治疗。9月16日中午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亲自带队接站,随行的除了医务部和院办的人员,还有医院特为此次爱心陪护招募的藏语志愿者普珍和索央。由于大部分家长和患儿都听不懂汉语,沟通成了双方最大的障碍。这时西藏带队医生尼玛普尺老师和两位志愿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短几分钟,23名患儿、家长及带队老师集合完毕,头上戴着医院特制的白色帽子、手里捧着芬芳四溢的鲜花、在“心系藏区、关爱生命,上海市儿童医院热烈欢迎西藏小朋友来沪”的横幅下,与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红、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及其他接站人员合影留念。 20分钟后,孩子们乘车抵达医院,一病区的护士们早早地就等在楼下。一番有条不紊地分房和分床后,患儿和家长们很快安顿下来,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有的家长还迫不及待地要求普珍和索央带着他们熟悉病区生活设施及环境。两个志愿者不厌其烦地做着细致的翻译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不到2岁的尼玛普赤趴在索央怀里扭股糖似得转个不停,又紧紧地搂着索央的脖子不肯放手。她纯真甜美的笑容像一道金色的阳光照进病房里每个医护人员的心里。短暂的休整后,我们的白衣天使立即投入了工作状态。给孩子们量身高、称体重、测血压、量体温,办理入院手续,一项项细致又耐心。下午,食堂的阿姨还推着小车给孩子们送来了可口的点心。 孩子们在来到医院适应了低海拔地区的高氧分压和气候后,陆续接受了进一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刘海峰9月于18日召集专题协调会,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20日下午,10岁的次仁桑姆第一个被推进了手术室。她身患室缺、房缺并伴肺动脉高压,是这批孩子里病情最重的一个。一直在旁陪伴的姐姐焦急地等在手术室外,第一次出远门,妹妹又要接受开胸手术,姐姐不禁担心地落下泪来。一旁的志愿者不断用藏语安慰她,并一起陪伴姐姐等待手术。三个小时之后,手术室门打开,看见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小桑姆和心外科张儒舫主任的笑容,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张儒舫主任表示,手术非常顺利,桑姆只需在ICU病房里再监护几天,一切正常后就可以回到普通病房了。 据悉,3名患儿已于9月21、22日顺利接受心脏手术,另外8名患儿将分别于9月23、24日两天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相信在社会关爱和医院的精心治疗照顾之下,这批来自雪域高原的先心病患儿一定能顺利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