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中心多管齐下 全力保障高温期间就诊安全
2013-08-08 浏览( 来源:儿童医学中心 
 撰稿:夏琳 董璐 郑家琦 时萍
 摄影:

  进入七月,医院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酷暑加上高发的疾病,使医院变成了一个无烟的战场。连续不断的高温日煎熬着患儿和家长们的心,也考验着附属儿中心医务人员的毅力和应对能力。

上班提前,下班不定时
  在所有医生护士的印象里,夏天留给他们的记忆就是“忙,不停地忙”。数据显示,今年最高峰出现在7月1日,达56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6%。而连续不断的高温天使得门急诊量徘徊于5000上下。早上7点,在附属儿中心门诊大厅等待挂号的家长已经把整个大厅挤满。据门办介绍,今年高温日集中,病人以内科呼吸道、发热病人为主,占每日门急诊量的近1/3;外科实行择期手术的病人也非常集中,实施每天近300台大大小小的手术。除此以外,内分泌科、儿保科、五官科、眼科、营养科等专科小病人也趁着暑期充足的时间希望把疾病治个彻底。
    面对不断涌入的病人,附属儿中心的医护人员们主动取消了休假,提早了上班时间,增开了诊室,延长了门诊时间。高峰时段,夜门诊及急诊中班的人员往往要工作到下半夜才能稍稍停歇。然而,他们在休息不到7小时后又将重装上阵,继续奋战。大家表示,这样的工作状态往往要持续整个高温日,虽然心里明白选择这个职业就是选择奉献,但是看着自己孩子一次次失落的眼神,常常感到非常愧疚。

战高温保有序,后勤人员来给力
  在附属儿中心,除了24小时工作的病房和急诊外,最早开工的该是后勤保障人员。从清晨4点起,食堂的师傅们就将在灶头旁热火朝天地忙上一天。特别是准备午餐时,室外温度升上35度,锅炉旁的温度早已攀到38-39度。然而,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吃得舒适、安心,食堂还特别推出了两款贴心服务:外带餐盒的绿色通道和绿豆薏仁特饮,深受职工们的喜爱。
  再把视线转往室外,保洁、保安人员的身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显得特别醒目。蓝色的制服早已湿了一身,汗水却还在不停往外冒。据保洁负责人介绍,暑期病人增多,相应产生的垃圾也多。为保证医院室内外的整洁,保洁部加派了人手,增加了巡视频率,尽量给患者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除保洁外,保安同样非常辛苦。特别是管理来往车辆的人员,即使在超过40度的室外,他们也不停地奔走指挥着车辆的有序出入。师傅们开玩笑地说,一天要喝掉近2升水才够出汗的量。 
多项服务缓解就诊高峰长队
  为应对与日俱增的“假日患儿”引起的就诊环境拥挤、等候时间长等问题,附属儿中心做好了充分准备。各临床科室开足诊室,调配医师资源确保医疗力量的充沛,尽最大努力满足医疗需求。挂号收费处开足窗口,并把开始时间提前至早上7点,同时增设自助挂号机,配备足够的门诊服务志愿者,使“排队长”问题在第一环节缓解。同时,夜间门诊挂号时间从8点延迟至9点,相应的检验、药房等科室也延迟服务时间,为急诊分流病人,保证危重病人能及时就医。医院行政部门也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每天派出2名人员在高峰时段前往门诊一线,为病人提供就诊指南,并协助保安维持医疗秩序。除此以外,针对高锋时段常见病、专科病的患者激增的情况,附属儿中心多个临床专科,如发育行为儿科(儿保科)、新生儿科、中医科、呼吸内科等分别组织了多场育儿公益讲座,利用周末免费向市民开放,打造了另一个更为轻松的就诊空间。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