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西院住院楼修缮竣工重新启用
2013-07-01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文/谭珊 
 撰稿:雷雨
 摄影:

  老一辈的上海人说到仁济医院,总会想起山东中路上当年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病房”:“落地钢窗洁净明亮,镶嵌木打蜡地板一尘不染。16张病床分成东、西两排,过道宽敞可开小轿车……” 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栋始建于1932年的仁济西院住院楼,由上海市政府投巨资,经过两年多的修缮改建,终于重新荣光焕发,再现当年英式建筑风格所特有的庄重与典雅,同时在内部功能与设施上跟进了现代医疗的服务模式及功能需求,凸显出人性化关怀的服务理念。目前,西院住院楼开放大约480张床位,7月1日上午,第一批病人正式入住这“修旧如旧,复古温馨”的大病房。

  走入装修一新的住院楼,仿佛乘坐时光机回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仁济,复古壁灯、走廊拱顶、雕花护墙、深色地板、落地钢窗等,将铭刻在老一辈上海人心里的“大病房”还原再现。病房的装饰设计中,处处显示出对患者的人性关怀。在大病房里,所有的病床之间都装有隔帘,使患者的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病房定时探视制度将继续严格执行,以保证患者拥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安排病房,让医疗行为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至最低等等,甚至为了减少西院场地狭窄所带来的住院患者散步不便的问题,医院特意将住院楼阳台也进行了维修和加固,并加高安全护栏,从而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有一个安全的散步场地。

  西院住院楼共有7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医疗功能与内部设施完全满足现代医疗所需要求。多功能的床头设备带也吸引了人们的视线。除了常规的氧气和吸引阀门外,患者信息标识系统、呼叫系统在这次修缮中都得到了改进。患者的信息通则过床头设备带上的液晶显示屏和电子标志灯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插卡,显示着患者的身份信息和护理等级、饮食类型等治疗信息,不仅清晰可辨,更由于数据直接来自病区的电脑系统,所以将差错率降到了最低,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呼叫系统也改传统的单向式按铃呼叫为医患双向对讲式呼叫,能够让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况,从而做好周全的治疗和抢救准备,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除了普通病房外,西院住院楼还设置了手术室、监护室、产房等对硬件设备和环境洁净度要求更高的治疗单元。据介绍,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治疗单元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各自不同的医疗需求,如为了安抚临产孕妇的紧张情绪,从心理上舒缓分娩过程中的阵痛,产房的主色调设计成具有镇静、舒缓作用的水绿色;待产室内人性化地设置了独立的卫生间,并且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方便临产产妇使用。而且,所有的特殊治疗单元都安装了空气层流设备,确保单元内空气的洁净,最大程度地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患者的安全。此外,医院还将通过整个住院楼的无线网络覆盖实现移动护理和移动查房。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