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成功救治一巨大腹主动脉瘤合并升结肠癌患者。此次由血管外科、普外科、麻醉科及重症ICU等多科室协作完成的高难度的手术充分体现了该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优良的医疗服务水准。
今年82岁高龄的患者孙某,因“右下腹胀痛4天、停止排便2天”前来仁济南院急诊科就诊。当时患者腹部膨隆,右下腹可及一直径约5cm质硬包块,而脐周可及另一直径约6.0cm搏动性肿块,急诊CT扫描提示“1、巨大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6.5cm);2、升结肠肿瘤伴肠梗阻”。巨大腹主动脉瘤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可因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向来被称为“不定时的炸弹”,而升结肠肿瘤所致梗阻有肠坏死、肠穿孔风险,当被告知同时罹患上述两种疾病且病情危重时,患者家属顿时手足无措。
院方领导高度重视,即刻开通绿色通道,由于肠梗阻有急诊手术指征,遂安排患者入住普外科。鉴于患者病情复杂,且系高龄,手术耐受性差、风险性高,医院即刻成立由血管外科张纪蔚主任、梁卫副主任、普外科沈志勇副主任以及麻醉科兼重症ICU何振洲主任领衔的特别治疗小组,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最后征得家属同意,决定先由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转入重症ICU监护治疗,待患者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后,再由血管外科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上述方案主要风险之一是两次手术窗口期的血压波动可能导致腹主动脉瘤的破裂。
入院后第二天,在麻醉科何振洲主任主麻“护航”下,由沈志勇副主任医师实施了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相当顺利。经过两周的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为进一步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创造条件。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患者如期被推送入导管室。麻醉科何振洲主任、护士长魏颖及放射科技术人员早已各就各位,由血管外科张纪蔚主任、梁卫副主任对患者施行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直到支架经过股动脉到达腹主动脉并成功释放后,在场人员才深深地吸了口气,因为对患者而言最艰难和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后的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完全隔绝了动脉瘤,82岁的老人经历两道“鬼门关”后终于获得重生。
据了解,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围绕胸、腹主动脉瘤等大动脉病变开展了系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采用新型微创器械完成的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技术,只需经大腿根部的小切口,将人工血管(支架)导入腹主动脉并将其释放,隔绝了高压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的破裂。新技术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降低了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尤其对许多高龄、多病并存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可获得治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