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成功施行人工主动脉瓣膜二次置换手术
2011-08-01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应急黄豪萍
 摄影:

  近日,仁济医院心胸外科薛松主任为一名16岁患者进行了人工主动脉瓣膜二次置换手术。经文献检索,此类手术在国内极为少见,手术难度以及对手术者要求非常高。
  患者十年前曾因心脏疾病在外院进行了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手术病情得以恢复,身高体重等都发育正常。但术后却有一个潜藏的隐患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着他的成长而愈发危险,那就是:儿时置换的主动脉瓣逐渐不能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要。过去的小男孩虽然如今已长成一个体型高大,体重达80多公斤的大男孩,但他经常会在运动或劳累后感到胸闷气促。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医生的嘱咐又在耳边响起,儿时换的瓣膜是否到了换的时候呢。父母是既担心又害怕,担心的是又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害怕的是能否顺利度过手术关?
  7月初,焦虑的父母带着儿子从外地来到上海,咨询了多家医院,因为是第二次手术都被婉言拒绝了。经父母的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仁济医院心胸外科薛松主任。经过体检和心脏彩超证实:患者人工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薛松主任当机立断把患者收治病房。
  这样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薛松主任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诊治,对于患者和整个家庭而言是莫大的安慰。但患者毕竟是第二次心脏手术,手术风险极大,开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脏破裂大出血、术中以往人工瓣膜取出困难、人工瓣膜再次植入困难等等。家属好不容易放松的心情再次紧张起来。但更换瓣膜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且患者目前已基本发育成熟,因此更换的新瓣膜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理需求,不存在瓣膜再置换的需要。经过薛主任的耐心解释和分析,家属毅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对于主刀医生给予充分的信任。
  手术当天,薛松主任以其精妙的手术刀法开胸、分离心脏、建立体外循环、取出人工瓣膜,再次植入人工主动脉瓣,整个手术一气呵成,三个小时后返回监护室。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患者母亲泣不成声,连声道谢,感谢薛松主任让小孩得以重生。第二天,患者转入了普通病房,第三天下床活动,恢复过程很顺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