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捐赠价值20万元心脏起搏器救助一贫困患者
2011-07-06 浏览( 来源: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7月5日,一名家境贫困、生命垂危的严重心脏病患者王先生,在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帮助下,顺利地安装了一台价值20万元的三腔除颤心脏起搏器,康复出院。

6月27日下午,一个特殊的捐赠仪式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患者王先生因家境贫困,病情严重,无力支付昂贵的起搏器费用,市一医院决定帮助患者,经多方筹资,终于帮助患者解决了起搏器的费用,在医疗上安排最好的专家,积极挽救患者生命。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国华代表医院向患者王先生捐赠了一台价值20万元的三腔除颤心脏起搏器,手术于28日上午顺利进行,患者的生命再次得以延续,这个爱心家庭又充满了希望。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对父女经历无数坎坷,相依为命,父亲重病,可是无钱医治。在这困难时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王先生今年65岁,5年前王先生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作,病情危重,由他院转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金炜主任医师等在给患者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为防止病情恶化,避免行心脏移植手术,更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于是行双心室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全家人动用了家里全部的积蓄,并四处奔走向亲朋借钱,终于凑足了这笔对不菲的手术费,当时市一医院也酌情免除部分费用,手术非常成功。此后,通过药物结合起搏除颤器治疗,病情完全康复,就此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今年6月中旬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而入院治疗。经诊断患者罹患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情严重,住进了在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科。在金炜主任医师、洪江主任医师、史浩颖主治医师等医疗小组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度过了一个难关。住院期间,医生们检查发现,维系病人生命的电池即将耗竭。而再次需要的巨额手术费也非这个普通家庭的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父母都已退休,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之前昂贵的19万手术费,使他们全家用尽积蓄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全靠女儿这个普通职员的收入来偿还。其实女儿并非王先生的亲生女,而是王先生夫妇年轻时好心收养的一个贫困孩子。

如今女儿35岁了,但为了给父亲治病,至今没有考虑个人问题。她处于重重矛盾中,血浓于水,而情更浓于血,虽然她不是父母亲生,然而乌鸦尚知反哺,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又怎能不报。看着父亲的沉默不语,看着老母痛苦而焦虑的眼神,女儿心如刀绞,她通过医院多方联系请求帮助。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领导和医生们被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刘国华院长亲自过问此事,经多方联系、筹资,市一医院和美敦力公司一起共同援助,资助全新的高档起搏器,病人的健康又有了保证,其生命再次得以延续,这个爱心家庭又重新充满希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