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推出小肠疾病诊治新手段
2009-09-17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wanhong
 摄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将国际上最新的小肠检查新技术――螺旋管式小肠镜在国内率先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据悉,已有5例患者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小肠诊治内镜的检查。
  众所周知,由于小肠迂回重叠,且远离口腔和肛门,使小肠疾病的诊治存在很大难度。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重大突破,消化道最后的“盲区”正日渐消失。胶囊内镜和气囊式内镜的应用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初学者常难以将内镜送入回肠,且操作时间往往较长,平均耗时62.8-101分钟。
  该院消化科近来在国内率先应用国际上新近出现的螺旋管式小肠镜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螺旋管式小肠镜是一种全新的具有螺旋形外套管辅助的小肠诊治内镜装置。螺旋管式小肠镜外套管总长118cm,其远段21cm范围内伴有5.5mm突起的螺旋纹,通过采用螺旋技术,将小肠管壁逐步套叠并固定于外套管而使内镜能迅速前行而到达小肠远端,同时在进镜和退镜时观察各段小肠黏膜。已有研究证实,螺旋管式小肠镜到达的深度(平均262.0 ± 57.4 cm,小肠平均长度3-5m)与气囊式内镜相当,但平均操作时间(33.6± 8.0分钟)远少于后者,且对于初学者而言较易快速掌握。
  该院消化科通过对5例患者的初步应用发现,螺旋管式小肠镜操作简便易用,进镜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小肠较深部位,为小肠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手段。
  据了解,该院消化科自2002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小肠内镜的诊治项目至今,在小肠疾病的诊治方面始终位居全国领先地位,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发表相关论著10余篇(SCI收录),相关研究荣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