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专家为老龄高危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守护“心门”
2025-02-02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为老龄、高危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守护“心门”!新年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在麻醉科、超声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的协同努力下,成功为一名Barlow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手术。医学专家施展二尖瓣钳夹术,难度堪比“空中徒手捉蜻蜓”。

此次接受手术的张老伯,73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5年前,他就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近一年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如果不接受手术,就会出现心力衰竭。

经过详细检查,专家们发现,造成张老伯心脏疾病的背后隐形杀手是Barlow综合征。这是一种因基因异常引起的二尖瓣瓣膜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由于二尖瓣叶、瓣环和腱索等黏液样变性,瓣叶增厚、松软伴有冗赘组织,导致二尖瓣叶在心室收缩时向左心房侧膨隆和脱垂,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因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心功能不全,活动耐力下降。

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松解释,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大门叫二尖瓣,二尖瓣的开闭能让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而不发生倒流。然而,用的时间长了,心脏的门多多少少会出点问题。本该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的血液开始倒流,从左心室流回了左心房。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的患者逐渐增多。

传统二尖瓣外科修复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考虑到张老伯的心肺功能差,合并疾病较多,传统开胸手术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并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手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国内仅少数中心可以开展。对部分外科手术风险高危的患者,微创的二尖瓣钳夹手术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在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松和黄日太的指导下,由主任医师王韧操刀。在患者左侧胸壁切一个小口,然后从心尖处进行穿刺,置入夹合器,将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瓣叶进行钳夹,使一个关闭不全的“大口”,变为两个“小口”,从而解决二尖瓣“大口”返流的问题。

这种手术更考验外科医师和超声的紧密配合,超声视野和外科视野有很大不同,需要操作医师对二者非常熟悉,并能及时转换。在超声指引的界面上,专家调整夹子的位置和钟向角度,准确地定位关闭不全的最佳位置,进行夹闭。

术后张老伯恢复顺利,当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下床活动。术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后叶脱垂消失,二尖瓣返流微量。术后5天出院。

该例手术的实施,意味着仁济心血管外科瓣膜手术的“武器库”更加丰富,可以更好地为高危瓣膜病患者服务,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