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破解凶险,续写母子两代人生命传奇
2025-01-02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2024年12月24日下午,救护车疾驰开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室,担架上抬下来一个33岁的年轻男性患者,从广西百色市出发奔波了2000余公里,耗时23个多小时而来。外院检查结果显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48小时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是什么原因让病人家属下这么大决心,冒着可能在路上随时猝死的风险,也要赶来附属仁济医院?

原来患者黄先生是一个有遗传性马凡氏综合征家族史的病人。二十年前,母亲因为同样的疾病,突发昏迷,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累及到脑部的血管,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当地医院告诉家属病人已没有治愈的可能。

绝望之余,一家人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薛松医生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能开展此类手术的专家。

抱着拼一下的侥幸心理,当时同样叫了救护车,长途2000余公里,来到附属仁济医院找到了薛松。薛松主刀,给黄先生的母亲做了全主动脉弓替换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病人顺利清醒,半个月后顺利出院。

这次突发同样的疾病后,黄先生家属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即使冒着猝死风险,也要长途跋涉来到了附属仁济医院。

面对病人及家属这种极大的信任和期许,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日太立即组织团队,第一时间安排病人急诊手术。

在麻醉科主任医师陈杰等的密切配合下,历时近7个小时,成功为病人进行了主动脉根部替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非常顺利,黄先生术后第二天就拔出气管插管,目前正在顺利康复中。

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松表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异常凶险的疾病,常发病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或有遗传性主动脉壁发育不良,包括马凡氏综合征的病人,近年来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文献报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病,大约有接近一半的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就猝死。到达医院确诊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两周内死亡率高达75%。一旦确诊都需要急诊手术。由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开展的相对较晚,早期大部分病人都得不到及时治疗。

据悉,薛松于2004年在附属仁济医院开始开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并在国内较早成立了急诊主动脉夹层的绿色通道,建立了浦东新区急性主动脉夹层一体化治疗体系。

经过20年的发展,心血管外科已经成立了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成熟的亚专业团队,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第一时间收治后,由亚专业团队尽快做出评估,针对夹层的不同分型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包括急诊外科手术、大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或杂交手术等全方位治疗,极大减少了围手术期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学院快讯

  蒋欣泉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育教学奖
  医学院第三期知识产权公益培训讲座举办
  医学院2024年度“唯爱天使”基金奖励资助…
  医学院工会举办“共赴新校区,启航新征程…
  “医”心向党,护研领航——医学院方勇副…

科研动态

  J Affect Disord | 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基础医学院王琼…
  Nature Cities | 公共卫生学院冉进军/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BMJ |公共卫生学院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

菁菁校园

  陈剑华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
  医学院闵行校区召开期末考试监考人员培训会
  “医道传经验,仁心育未来” 2023级临八…
  王朝夫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授《如何能成为…
  “聚焦新质医疗发展 走进肿瘤诊治高地”2…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人民日报】四所高校合作设立“交大医学…
  【文汇报】“交大医学班”探索卓越临床医…
  【泰州微视听】院士“返乡”!泰州这里超…
  【微泰州】今天下午!兴化这里燃爆了!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