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专家“量体裁衣”,微创手术为脑梗患者精准 “排雷”
2024-04-18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一向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的徐女士前段时间反复头晕,到当地医院就诊后为脑梗,并且医生发现徐女士脑内还隐藏了一个动脉瘤。

  在脑血管意外中,动脉瘤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位。动脉瘤堪称“静如止水,破如猛兽”,它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高,死亡率达到1/3,俗称“不定时炸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兵团队为徐女士脑内的动脉瘤“量体裁衣”,采用了最新的动脉瘤内扰流技术,微创精准 “排雷”。

  徐女士脑内的动脉瘤大小约6.0mm。脑梗遇到脑动脉瘤,让一家人感到雪上加霜。赵兵在门诊接诊时,就能感觉到患者和家属的焦虑,一边安抚患者消除顾虑,一边耐心与患者家属解释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和治疗。赵兵发现病人脑内多发血管硬化狭窄,动脉瘤形态也不规则,并且动脉瘤高度与动脉管径差异大,有较高的破裂风险。传统开颅手术可以夹闭动脉瘤,需要停用阿司匹林进行术前准备,再发脑梗死风险高。在不停药的情况,可以考虑微创手术。但是,在后续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发现动脉瘤比最初想象的更为复杂,动脉瘤位于分叉部,动脉瘤颈宽,影响了三根正常血管。脑内血管多发狭窄,且远端血管迂曲,这给常规的手术带了困难,不仅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同样存在高的脑缺血风险。

  赵兵团队考虑到这个动脉瘤的特殊性,决定采用最新的动脉瘤内扰流技术,实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降低脑梗风险。但是,这个手术需要对动脉瘤进行精准测量,不能有丝毫偏差。

  手术当天,在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潘耀华指导下,赵兵反复多角度测量动脉瘤,匹配了最佳的扰流转置,手术中,赵兵先将微导管缓缓送入动脉瘤内,然后在动脉瘤内进行了安全精准释放,手术前后不足1分钟,就将该装置完美释放到动脉瘤内。手术后再次确认,动脉瘤已消失。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