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创新尿路修复成功堵“瘘”
2024-02-18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中年男子接受多次肠道相关手术后,小便时出现了粪尿。出现尴尬的症状后,这位患者曾在外院做过多次检查。多位医生怀疑是肠瘘,但做过肠镜并未发现明确的瘘口。

  他慕名来到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刘毅东门诊,膀胱ct造影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顶部聚集着大量的气体,仿佛是膀胱在“生气”。专家们还在膀胱和乙状结肠之间找到一条纤细歪斜的通道,而这正是导致膀胱“生气”的原因——“膀胱乙状结肠瘘”。

  尿路修复专业组带头人刘毅东介绍,膀胱乙状结肠瘘是一种不多见,但比较严重的疾病,多发于男性。通常是由于膀胱与乙状结肠之间产生了瘘口导致。这种情况会引起尿液与消化道内容物混合,容易引起粪尿、气尿,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严重时还会导致脓毒血症与感染性休克。

  以往对于膀胱乙状结肠瘘的患者,多采用传统腹腔镜的方式将膀胱和肠道分开。但是这位患者比较特殊,肠道黏连严重,粘膜脆弱。

  刘毅东提出,要发挥亚专业的特长,采用气膀胱路径。团队商议决定,创新性地采用气膀胱的方式帮助患者修补瘘口,可以有效避开分离复杂肠道,从而避免肠道二次损伤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气膀胱技术是“膀胱内”一种更为微创手术,通过经腹壁向膀胱内置入三个操作孔,充气后建立“气膀胱”,然后利用微创操作器械在膀胱内进行手术,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术后并发症风险低,为膀胱乙状结肠瘘修补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不过,由于膀胱容量小,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对于微创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

  手术非常成功,在泌尿科主任医师刘毅东、主治医生吕向国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罕见气膀胱下膀胱乙状结肠瘘修补,这位患者终于告别了尴尬的症状。

  刘毅东表示,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在尿瘘微创手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气膀胱技术的创新性使用使得膀胱乙状结肠瘘修复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可行,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明显减少。团队也将继续探索和推广这项技术,为更多该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