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为子宫腺肌症患者成功实施磁波刀无创治疗
2024-01-18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168A0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陶晓峰主任团队为患者李女士顺利实施子宫腺肌症磁波刀无创门诊治疗。子宫腺肌症是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

患者李女士受子宫腺肌症病痛困扰多年,出现痛经及月经过多等症状多年,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一直口服药物减少月经量及缓解痛经等对症处理,但随着疾病的慢性进展,口服药物疗效不佳,且出现了贫血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术前MRI检查提示患者子宫前壁腺肌瘤长径已达5厘米,由于病人难以接受传统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和手术等有创治疗。鉴于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消融术具有无创、精确靶向定位和实时定量温度控制的优势,经妇科筛选入组,放射科陶晓峰主任团队为患者具体实施了本次无创手术治疗。

患者李女士此次接受的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次无需麻醉、无创、无切口门诊治疗。治疗时,患者以舒适体位俯卧于治疗床上,在磁共振成像的精确定位下,超声波发射器将超声波精准聚焦于病灶进行消融,再通过磁共振成像实时定量温度控制实现最佳消融效果,整个治疗时长仅75分钟。患者全程无明显不适,术后即刻评估病灶消融完全,经1小时左右观察后,状态平稳,顺利离院。

2B426

左图为术前MRI检查提示子宫前壁腺肌瘤形成

右图为术中评估目标病灶消融完全,表现为无血流灌注的低信号区

陶晓峰主任介绍,磁波刀技术是在超导磁共振引导下,将相控型的高能量超声波聚焦到病灶,将病灶部位加热至60-70℃,病灶部位蛋白质由于高温发生凝固性坏死,细胞凋亡,被消融的组织在3-6个月可以通过人体正常代谢吸收,而被消融的病灶周边正常组织不受损伤。随着消融组织的逐步吸收,患者李女士因子宫腺肌症所造成的痛经症状将得到有效缓解,月经量大、贫血等症状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系统(MRgHIFU)由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和定位导引系统MRI设备组成,具有提供体内深部的精确靶向定位和实时温度变化定量控制的优势,是一种具备完全介入放射学特征的无创治疗设备。磁波刀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精准无创的测量靶区温度,实时评估疗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创新技术,曾获得医疗器械行业“盖伦奖”并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医疗器械。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妇科自2023年11月9日在正式启动“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系统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试验”项目以来,与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产业化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合作,此次入组治疗同时得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唐纳医生、上海交通大学生医工学院沈国峰教授的专业指导。

该临床项目PI陶晓峰主任、赵栋主任表示,将全力支持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并积极推进创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为更多患者提供创新的无创诊疗新方案,共同推进无创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未来,九院将持续探索磁波刀对子宫肌瘤、转移骨肿瘤疼痛缓解、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乳腺纤维瘤、震颤型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等临床治疗工作;同时也将逐步开展针对神经纤维瘤、神经疼痛、肾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脑胶质瘤、体部肝脏、胰腺及肾脏恶性肿瘤的磁波刀无创治疗临床研究,在脑部神经和精神疾病方面,开展神经刺激调控和打开血脑屏障进行大分子靶向给药等研究,用于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癫痫、渐冻症、药物成瘾等磁波刀无创治疗技术前沿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推进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学院快讯

  学指委心理咨询中心举行2023年工作总结会
  临床研究数据研讨会成功举办
  校园应急能力建设——急救导师与急救员培…
  医学院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
  医学院离退休工作部门进行年度总结交流暨…

科研动态

  Nature Communications|免微系/免疫所陈…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李斌课题组及合…
  Nature Nanotechnology │基础医学院高小…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团队在《自然…
  公共卫生学院刘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3级英五举行“深入白色殿堂,感…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2023“赋能润心 沐…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2023年度优秀主题团…
  医学院2023级临五一班班导师活动“医心向…
  医学院2023级临五三班与临八三班联合开展…

媒体聚焦

  【青年报】拨开思想迷雾 点燃理想之火
  【光明日报】院士齐聚上海交医共话医学人…
  【中国青年报】3名院士共话医学创新:要…
  【上海科技报】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一流医学…
  【人民网】三位院长院士同台共话交医高质…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