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全国首个眼科罕见病诊治中心
2023-07-09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7月8日,全国首个眼科罕见病诊治中心在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该中心未来将启动不同种类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帮助患者重获光明,也将填补我国眼科自主研发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空白。

全国首个眼科罕见病诊治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其患病率为1/3000-1/5000,以我国每年1500万新生儿计算,相当于每天就有15个新生儿童会罹患此病。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怕光、视野范围缩小、走路时常摔倒、辨别颜色的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同时,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恶化。尽管目前基因治疗给患者们带来了新希望,但进口眼科基因治疗药品价格昂贵。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在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更是加快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诊治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国际规范和中国人群疾病特点的诊疗流程,并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多中心自然病程队列研究信息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并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中国首例Leber氏先天性黑矇(LCA)基因治疗,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得到初步验证。

在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看来,眼科罕见病诊治中心的设立,就是要将全球医学界目前最具前景、最具潜力、单次治疗长期获益等优势的细胞基因治疗作为一把破冰之刃,去解决尚未解决的黑暗难题。“将基因治疗技术运用于眼科疾病,可谓‘天作之合’。眼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组织器官,但在全球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统计中,眼科占比高达24%,是最高的一个专业细分领域。首先,相比于其他器官,眼睛所用的病毒载量小;其次,眼睛是免疫豁免器官,病毒全身扩散所造成的潜在副作用也相对较小;单基因的眼科遗传病,病理机制和靶器官靶细胞比较明确,此外多种血清型的AAV病毒载体对于视网膜的很多细胞具有高选择性,因此更适合采用病毒载体来进行治疗。”

眼睛是“透明”的,通过眼底照相、裂隙灯、OCT,以及众多视功能方法,因此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直观评估,这也是眼科使用基因治疗的核心优势所在。

孙晓东在手术中

“我们希望眼科罕见病诊治中心,不仅能给患者带来福音,也可以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孙晓东表示。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农工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总…
  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党支部开展“深化作风建…
  上海交大医学院庄友文研究员获首届何享健…
  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来校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