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气管疾病患者在附属胸科医院重获“新生”
2022-06-20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作为“呼吸要道”的气管如果出了问题,患者生命将时刻受到威胁,治疗不能等也等不起!近几个月来,附属胸科医院气管外科团队在认真做好防疫举措的基础上,成功救治了来自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多地的复杂疑难气管疾病患者,还他们畅快呼吸。这些患者抱着最后的希望,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赶来,终在胸科医院获得了“新生”。

胸外科副主任、气管亚专科主任姚烽正在为患者进行术后检查

家住河北的徐阿姨被诊断为气管肿瘤,当地的大医院表示做不了此类手术,推荐去上海市胸科医院治疗。附属胸科医院是中国气管外科的发源地,首创了中国气管外科大部分术式。医院在高位、长段、重症和复杂气管诊治及隆突手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数量和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当时正是上海疫情最吃劲的时候,也没有公共交通,为了不放弃最后的希望,徐阿姨一家自驾驱车1000多公里,从石家庄一路赶到上海。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气管亚专科主任姚烽带领气管外科团队,在严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克服诸多困难,以最快速度将其收治入院,并全力安排手术。CT影像显示,徐阿姨的肿瘤堵塞住大部分气道,要把肿瘤完整切除,需要切掉近6公分的气管,已达到国际上气管手术切除的极限!

附属胸科医院在此类高难度气管重建手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术中,姚烽主任先一点点将大肿块摘除,随后切除了长达5.5厘米的气管。团队凭借精湛的操作,成功将上下两端气管完美吻合,完成了这场“极限”手术。徐阿姨呼吸畅通了!术后,重症监护室团队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治疗与护理,保障她更快更好地恢复。目前,徐阿姨已经转入普通病房,很快就能出院回家了。

姚烽主任正在与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据姚烽主任介绍,这段时期团队严守防疫政策的同时,已经啃下了好几个“硬骨头”,全是极其疑难复杂的气管疾病。患者辗转各地求医,都没能解决难题,最终在附属胸科医院获得了及时的救治。江苏徐州的陈老伯在气管根部靠近隆突处长了个肿瘤,导致他整个右肺上叶肺不张,还伴有持续发烧,当地医院束手无策。附属胸科医院为他施行了复杂的右肺上叶切除及隆突重建手术,这是气管手术中最难的一类。手术很成功,老伯已经出院了。

来自东北的顾阿姨也是一名气管肿瘤患者,她的求医路更是坎坷,从黑龙江“转战”沈阳、天津,都碰了壁,最后自驾来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姚烽主任很快为她进行了手术,摘除肿瘤,切除了4厘米的气管并完成重建,阿姨恢复非常顺利。

姚烽主任正在进行手术

随着全市正常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外省市病人收治入院。附属胸科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救治复工复产效能,时刻为患者做好服务。浙江的张先生饱受隆突肿瘤和气管食管瘘折磨,江苏的王阿婆因巨大气管肿瘤导致气管90%以上堵塞。这些患者病情危急,手术难度都很高,医生们已在积极为他们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附属胸科医院始终秉承气管外科的学科优势,在疫情期间坚持为患者排忧解难,“创造奇迹”的故事一次次在医院上演。气管外科团队将继续推广“上海胸科模式”,用更优质的技术和更温暖的服务,为全国各地的疑难气管疾病患者带去救治希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