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独创矫正手术让16岁少年“挺”起胸膛
2021-11-05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以前我很自卑,觉得自己像个怪胎,也不爱和别人交流……”16岁的小鹏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但他却因为有个 “漏斗胸”长期深陷痛苦和抑郁的情绪。日前,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团队发挥胸壁畸形诊治专业优势,运用独创的矫正手术技术,成功对少年深深凹陷的胸壁进行了重塑。现在,小鹏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自信地生活了。

小鹏从儿童时期就出现了胸壁凹陷,以为随着年龄增长会“长”好,没想到凹陷却越来越厉害!这让少年十分自卑,平时只能靠宽大的衣服遮住身体。近些日子,由于胸壁压迫严重,小鹏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心脏也不舒服。一家人这才意识到病情严重,多方打听求医,经人推荐后来到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就诊。

胸外科主任方文涛带领胸壁诊治团队接诊了小鹏,诊断为重度大面积漏斗胸。漏斗胸是以胸骨凹陷为特征的一种胸壁畸形,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一般来说,普通人的漏斗胸面积不会太大,但少年1米8大个,体型又瘦长,他的凹陷面积是普通漏斗胸的三倍!从锁骨下方一直到肚脐上方的整块前胸,都肉眼可见地凹了下去,凹陷最深处的胸骨与脊柱间距离只有2-3指,几乎快“贴”在了一起!更危险的是,通过CT影像显示,患者的心脏已经受到了压迫,发生了移位。专家们讨论决定,要尽快实施矫正手术。

如此大面积、凹陷程度又严重的“漏斗胸”,手术面临着诸多困难。钢板如何放置?如何保护心脏及重要血管?还有骨骼塑形的问题……虽然挑战重重,但没什么比“重塑”一个16岁少年的生命更重要的!术中,胸外科主任医师倪浩在患者两侧胸壁上分别切开3公分的小口,在胸骨后建立起两条“隧道”,慢慢地将塑形钢板置入。通过精心的术前设计和精湛技术,专家小心翼翼地调整钢板的位置、角度,穿行、翻转,就如同在“夹缝”中行走。最终,手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两条钢板就达到了最佳塑形效果!同时也充分保障了少年之后的骨骼塑形和生活质量。术后明显可见小鹏的胸部凹陷消失了,胸廓外观恢复了正常。复查CT提示,他的心脏压迫也解除了,回到了正常位置。

附属胸科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胸外科规范化治疗的单位之一,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领先,年胸部手术数超过17000例。胸外科团队在各种胸廓畸形、胸壁肿瘤、胸部外伤等疾病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主任医师倪浩、副主任医师周建华领衔的胸壁专病团队尤其擅长严重、复杂、复合、罕见胸壁畸形(儿童重度漏斗胸、成人重度漏斗胸、复发及不对称性漏斗胸等)的外科治疗,独创的手术技术有效减少创伤,大幅提升远期生活质量,为诸多深陷困扰的患者造福。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