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心内科完成松江区首例ICM植入手术
2021-10-23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通过一个不到1厘米的切口,植入一个比回形针更小的仪器,就能实时监测心脏的心电信号,帮助医生捕捉隐匿的心律失常事件,就好似为心脏植入了一台“行车记录仪”。近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心内科汪芳主任团队为一位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完成了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nsertable-Cardiac-Monitor,ICM)植入手术,实时监测其心脏情况,帮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

接受手术的施女士今年72岁,一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晕厥,在当地医院就诊并行冠脉造影及心超等检查后未查明原因。数月后,施女士又出现多次晕厥,且均未能明确诊断。为此,施女士来到了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心内科就诊。

经问诊检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南)汪芳教授认为施女士的晕厥可能是“心源性晕厥”,由于该症状的发生难以预测,给患者带来极大意外风险的同时,也很难被常规手段监测、发现。若不查明原因接受治疗,可能会造成各种意外发生,如跌倒、撞伤、溺水,严重时甚至出现车祸等生命危险。因此,汪芳决定为其植入新型的Reveal LINQTM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以捕捉发生的隐匿性心源性事件——这是一种可植入人体皮下,长期监测心电信号的仪器,就像是一台随身携带的迷你版心电图机,是多种无症状心律失常事件明确诊断的利器。

手术当日,汪芳主任团队以注射的方式,在施女士的皮下植入了ICM。手术切口不到1厘米,患者当天即可出院,生活工作不受影响。在植入ICM后,患者如果感到心脏不适或发生晕厥,只需按下随身携带的按钮,ICM就会就像“行车记录仪”一样,及时、准确、完整记录症状发作时的心电情况,为精确捕捉心律失常事件、明确晕厥原因提供清晰有力的证据。除患者主动激活外,ICM还有自动检测并记录事件发作时间和心电图的功能。

据介绍,部分晕厥发生前可有先兆,如轻微头晕、恶心、出汗、乏力和视觉异常等,但多数表现为突然发作,因此经常引起摔伤,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由于导致晕厥的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医生处理具体病人时往往面临一些难题。对于反复晕厥、存在无法解释的反复摔倒、怀疑心源性晕厥的患者,或是需要评估房颤心率控制效果及识别隐匿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而言,植入ICM能帮助其尽早发现病因,及时获得对症治疗。

 

学院快讯

  医学院“组织员素质提升计划”专题培训举行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