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方文涛教授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胸腺肿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
2021-06-14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领衔的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ChART)研究团队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SLAC)的官方期刊、胸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胸腺瘤的复发预测模型及其对术后管理的意义:中国胸腺瘤数据库研究联盟A Recurrence Predictive Model for Thymic Tumor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a 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 Database Study”,影响因子为12.36。此项研究成果首次以中国人群为分析基础,提出了国际首个胸腺肿瘤的复发预测模型及其对预后长期管理的意义,为我国乃至全球胸腺肿瘤患者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更有力的临床指导与建议。


附属胸科医院在纵隔疾病、尤其是胸腺肿瘤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胸外科纵隔亚专科拥有全世界最大数量的纵隔疾病临床病例,目前年胸腺肿瘤病例数逾600例,位居全球之首。基于此丰富的临床资源,方文涛主任团队领衔中国肿瘤协作组,与各协作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胸腺肿瘤预后管理的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手术完全切除且未接受术前辅助治疗的胸腺肿瘤患者,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期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两项因素,将入组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显示,高危组的术后复发率远高于低危组(20.1% vs 2.7%),并且在高危组中,55.2%的患者在术后前3年出现复发,几乎所有复发均出现在术后6年内。研究还提示,高危组患者应进行为期6年的全面检查,推荐前3年每半年复查一次,后3年每年复查一次。低危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为10年,且局限于纵隔局部或胸腔区域,因此每年进行一次常规胸部CT随访即可。

本项研究建立了国际首个胸腺肿瘤的术后复发预测模型,为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提供相应的长期随访建议,既有助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使患者获得更安全、更优质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这一研究结果有望改变国际上关于胸腺肿瘤领域的诊疗指南,为今后术后辅助治疗临床试验设计,尤其是入组对象选择和辅助治疗方式选择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