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心血管内科同日完成3台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
2020-09-23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外形像一粒胶囊,重量不足2g,迷你心脏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近日在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亮相,该项技术的开展得到医院领导和六院心脏中心沈成兴主任、魏盟教授的大力支持。

附属六院心脏中心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8月3日首次独立完成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9月14日,起搏与电生理亚学科负责人李京波医生主刀,为3位高龄高危患者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约20—30分钟。六院心内科是继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之后上海市第三家独立开展无导线起搏技术的中心,也是目前全市单日植入量最多的医院之一。

近日,3位“心跳慢”的病人陆续慕名找到六院李京波医生。李医生经过仔细分析,3位患者均有房颤病史,其中1例患者为永久性房颤伴长间歇(大于5秒),另1例患者为阵发性房颤,伴有间歇性窦性停搏9秒,第3例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修补术、房颤外科消融+左心耳结扎手术后,阵发性房颤伴转窦性心律时停搏15秒晕厥,致脑外伤出血。除此之外,这3位患者均有抗凝治疗的指征,传统起搏器植入因需停用抗凝药物,有增加栓塞的风险,同时,3位患者预计心室起搏比例相对较低。

李医生在与患者谈话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目前的病情以及患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选择了最先进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的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无需切开皮肤制作囊袋,同时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导线植入心腔后带来的导线磨损和感染等问题。手术植入时,无导线起搏器犹如被线牵住的“鱼钩”,凭借传递系统将无导线起搏器通过股静脉送入心室“着床”后,待起搏参数符合标准,随即剪断牵引线、撤回传递系统,无导线起搏器便会独立完成传统起搏器的各项工作。整台手术时间短,20-30分钟即可完成,且不需停用抗凝药物,术后6小时后可以下床活动,大大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心室起搏比例较低的患者是最佳选择。

据悉,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较传统起搏器小93%,重量不足2g,只有普通的胶囊大小。使用寿命可长达12—13年,可通过程控仪体外调整参数,具有兼容1.5T和3.0T的核磁共振检查等优点。

据六院心血管内科沈成兴主任介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目前作为起搏领域革命性的创新技术,自在中国第一届进博会亮相后就备受关注。附属六院是该起搏器在上海获批后首批成功植入的医院之一,标志着六院进入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时代。单日三台植入手术的完成,意味着六院进入无导线起搏器常态化植入新阶段,六院心脏中心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科技医疗体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