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瑞金医院将最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
2019-12-19 浏览( 来源:瑞金医院 
 撰稿:浦帆
 摄影:周邦彦

12月18日上午,在经过了一年的临床研究后,附属瑞金医院成功完成上海首例、全国首批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该首例植入的落地,标志着瑞金医院心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56岁的凌先生,是一名国内知名律师。入院时被诊断为“窦性停搏”,反复头晕甚至还有晕厥的状况,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四五秒的心脏停跳。这些异常情况已经对凌先生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对记忆力也产生影响。安装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但凌先生对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有些顾虑,因为传统的心脏起搏器会将两根导线通过静脉植入心脏,再在前胸开口置入起搏器。然而Micra无导线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再在胸前切开制作囊袋。凌先生通过进博会的报道了解到了这款微型起搏器后,便“一见钟情”,认定了这便是最适合自己的“救命良药”。

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教授团队经过术前缜密诊疗方案分析,同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在今天上午将凌先生的愿望转为了现实。整场手术仅用了30分钟,在局部麻醉以后,吴立群教授及团队的潘文麒、林长坚和凌天佑医生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非常成功。

此时,早已在手术室门口等待多时的杨女士面露紧张,因为她也是国内首批选择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对于接下来的手术怀揣着夹杂些许担忧的期待。但看到凌先生被推出手术室时平静的神情,以及听到了手术非常成功的消息,杨女士惴惴不安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一些。

杨女士的症状与凌先生有些相似,在去年已经做过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以及房颤消融术。但术后依然存在阵发性心悸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快慢综合征”。杨女士的丈夫从事电视新闻相关工作,Mirca无导线起搏器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便同样吸引了杨女士一家。从等候座位上站起,杨女士稍许平复心情,坦然地走进了手术室。

凌先生的太太表示,对一个热爱运动且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无导线起搏器简直是理想的选择。术后5小时左右,杨女士说,自己几乎没有任何不适,上午抗生素输液完成后,便只需静养,观察一至两天后就可以出院了。



 

学院快讯

  医学院2023年教师教学大赛护理学院开赛仪…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科研动态

  医学院钟清/曹木青合作团队在Nature Comm…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菁菁校园

  万荣做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述《医…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