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启动首个脓毒症公众教育计划
2019-11-25 浏览( 来源:新华医院 
 撰稿:
 摄影:

手上破个口、智齿发了炎,急性肠胃炎……这些日常可见的小毛小病居然都引发一种致命性疾病,这种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已经高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艾滋病三种疾病的总和,可这种疾病的名字却少有人知。在11月23日召开的第五届中日抗感染高峰论坛上,上海的医学专家宣布启动公众教育计划,期望更多人认识这种可防控的致命性疾病——脓毒症。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室就收治了这样一位因为急性肠胃炎而引发的脓毒症患者。这位72岁的患者因为吃了隔夜的海鲜出现腹痛腹泻的现象,同时夜间体温升至39℃。虽然在转入新华医院前就开始接受抗感染治疗,可是症状未有缓解。转入院时,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淡漠的现象,情况危重。在经过血培养等一系列检查后,急诊科医生诊断他为脓毒症,并开展对症治疗。

脓毒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按照希波克拉底的描述,脓毒症是腐烂的肉。到19世纪后期,在细菌学建立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脓毒症到底是什么。1992年,脓毒症第一次有了准确定义。此后,医学专家不断对脓毒症的定义进行修正。2016年2月,在第45届危重病医学年会上,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最新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其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通俗地说就是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在攻破人体免疫力屏障后,会大肆攻击人体各个脏器,引发强烈的炎症风暴,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许多脓毒症患者,最早出现的是感染所致的发热反应,可以短时间引发患者死亡。遗憾的是,大部分公众甚至部分医生,对脓毒症却并不熟悉。据了解,每年脓毒症病例数量都有7%至8%的增长,发达国家的脓毒症死亡率在20%以上。然而,包括政府机构、医疗人员和公众,都未对此足够重视。

新华医院副院长、上海医师学会科普分会会长潘曙明教授说,脓毒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可是至今,却不为人所知。公众教育的缺失,增加了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困难,难以更好地防治疾病。“对于脓毒症的教育必须要走出医院大门。从现在起,我们会鼓励更多地医生、专业团体走进社区,我们第一步的小目标就是要让更多人听过或者知道脓毒症这个疾病名称。”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脓毒症有三个关键步骤:①是不是感染、②感染有没有向全身播散、③全身播散的感染有没有引发器官功能障碍。

潘曙明说:“脓毒症的治疗关键在于规范使用抗生素,明确诊断后一定要在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才能提高救治效果。”因此在脓毒症的教育项目中,除了公众版块外,还会增加对于基层医生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脓毒症的鉴别诊断能力。

此外,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规范抗生素使用,是人们预防脓毒症发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座谈会…
  学指委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第三季…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