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惠民项目“社区肺癌早期筛查”结果公布
2019-08-27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
 摄影:

  8月26日,附属胸科医院发布了最新“社区肺癌早期筛查”结果,表示通过“防治一体+智慧医疗”方法,实现了肺癌“慢病化”,为我国肺癌诊治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排位第一的恶性肿瘤,中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发病率上升超过400%,肺癌的防治已刻不容缓。上海市胸科医院积极贯彻医改要求,将重点慢性病防治、医联体建设和肺癌早诊早治相结合,与徐汇区卫计委联合,于2013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前后两轮筛查。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癌(I期)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却只有15%左右。实现肺癌慢病化,“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高效规范的肺癌早期筛查是唯一有效途径。2013年,当大部分老百姓体检还在做X拍片时,胸科医院以其同步国际前沿的医学意识和医疗实力,开始大力倡导“低剂量螺旋CT” 筛查肺癌。该项目联合徐汇区卫健委,在区内的田林、枫林、斜土、康健、漕河泾、徐家汇六个社区同时开展。如此大规模地运用低剂量螺旋CT开展肺癌规范化早期筛查,当时在国内实属首次。其后,为进一步贯彻推进医改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胸科医院积极投身徐汇区“医联体”建设,再次深化“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防治一体化”项目,并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联合家庭医生,通过分级诊疗的良好模式,为更多百姓带来健康实惠。至2019年夏,前后两轮筛查工作圆满结束。

  历时六年的早筛项目,共调研社区居民3万余人,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8000余人。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于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高达94.1%,比传统检查方式高出70%以上。根据最新一轮筛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经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人群中,发现肺部结节的人群占筛查总人数的11.1%,而其中,经医生诊断为高度疑似肺癌早期患者的仅占筛查总人数的1.83%。这些结果与国际权威同类筛查项目结果基本一致。目前,这些高度疑似患者中已有52人接受了手术治疗,都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100%。

  横跨数年的“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以积极推进医改进程为核心,探索肺癌慢病化诊治,更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分级诊疗的上下链接,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胸科医院至此凝练出肺癌防治三条经验。

  一是积极推广“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胸科医院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将“低剂量螺旋CT”带入大众视野。这一国际公认的检查早期肺癌方式能有效提升70%以上的检出率,能有效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这一早筛方式的推广,对于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常年位居恶性肿瘤第一位的中国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倡导的肺癌早筛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诸多单位也将“低剂量螺旋CT”检查纳入常规体检。

  二是探索出三甲和社区医院之间做好重点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模式。在胸科的肺癌早筛项目中,三甲专科医院医生和社区家庭医生之间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为老百姓搭起一张“健康网”,社区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将被强化,居民的就医安全感、获得感将大大提升。

  三是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肺癌筛查“高危指标”。胸科医院的肺癌早筛项目,不仅纳入国际权威同类筛查项目指标,并且根据我国肺癌发病谱的特征,增加了“45岁-50岁”人群组,主要以女性为对象的“被动吸烟”、“厨房油烟接触”等筛查指标。实践表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筛查指标的纳入,使得早筛的覆盖面更加完整,减少了大量的漏诊可能。“在肺癌早筛中,有几个误区需要避免。肺癌高危人群不仅限于吸烟者,女性肺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项目组负责人韩宝惠教授说。

  “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聚焦患者健康的基础上,更将惠及国民健康放在首位,胸科医院还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软件,通过改进调研方式、提升数据保存完整性等,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推广性和可及性,也大大节省了卫生经济投入,使社区肺癌早筛早日面向更广范围开展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高危人群的筛选阶段还是低剂量螺旋CT读片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高危人群筛选阶段,既往的筛查研究采用的是纸质问卷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耗时较长,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后续数据录入过程中,可溯源性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在第二轮项目筛查中,项目组开发了高危人群筛选软件,社区的医生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对社区居民的高危参数进行实时评估录入,录入完成后当场即可显示评估结果,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同时,该软件也为医生们实时调阅高危人群数据提供便捷。在低剂量螺旋CT读片阶段,既往筛查需要影像科医生们每日大量读片,除工作量巨大外,也无法实现检查结果的及时反馈。在第二轮项目筛查中,项目组积极开发了人工智能读片软件,为医生们的读片诊断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助力。人工智能软件可在几秒钟内,将可疑病灶筛选出来,并列出列表供医生参考。医生们再进一步进行更为精准的读片诊断,为患者健康搭建双重“保障”。此外,项目组还适时地将液体活检、荧光气管镜等新兴技术应用到筛查当中,不断提升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学院快讯

  医学院“思南健康学堂”进社区楼宇首站活…
  学指委举行辅导员“学分制、模块式”培训…
  公共卫生学院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