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罕见病因不明腹部疾病““腹茧症”患者在附属九院成功手术
2019-04-24 浏览( 来源:九院 
 撰稿:朱晨芳
 摄影:

近日,附属九院普外科王剑副主任医师主刀成功治疗一例“腹茧症”合并小肠膀胱瘘患者,手术通过抽丝剥茧历,经4小时余终于分离了肠管,切除了瘘管。

来自江西的王先生今年57岁。近半年来反复发生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状况。曾于2018年12月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探查,术中因发现“腹茧症”无法进入腹腔,即关腹,告知其去大医院进一步治疗。随后患者辗转多地,病情逐渐严重,还发生了小肠膀胱瘘,小便流出粪样液体,尿路严重感染。经多方打听,他来到附属九院普外科求治。

经检查,九院普外科决定对他实行手术治疗。术前,通过结肠镜和膀胱镜,确诊了小肠膀胱瘘的部位。由于患者患有“腹茧症”,同时伴有末端回肠膀胱内瘘,手术失败可能性极大。为防止修补膀胱导致的输尿管损伤,首先由泌尿外科在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手术当日,由王剑副主任医师担任主刀,近4小时的手术,在完全分离并切除了包裹于小肠表面的致密纤维膜后,行全小肠排列术以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同时进行了膀胱瘘口修补和小肠末端造口,手术获得了成功。目前,患者已恢复正常饮食回老家休养了。半年后,他将再次来到九院进行肠造瘘回纳。康复后,他将恢复正常生活。

“腹茧症”是1978年首次被命名的,一种临床极其罕见、病因不明的腹部疾病。这类患者的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致密、质韧的灰白色硬厚纤维所包裹,小肠失去延展性,从而发生进食后剧烈腹胀腹痛。“腹茧症”的病因不明确,部分患者由结核性腹膜炎造成,大部分患者并没有特别原因。典型患者可以经CT诊断,而大多数患者只有在手术探查中才得知。手术困难在于需长时间仔细地松解粘连并避免损伤肠管,手术应该尽可能剥除全部纤维膜,其后进行肠排列以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此类患者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漫长,需要有经验的营养支持平台才能进行充分治疗。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