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一院辅助生殖医学科运用“激光打尾法”帮助完全不动精子症患者夫妇成功人工受孕
2019-03-27 浏览( 来源:第一人民医院 
 撰稿:孙健 盛晓慧
 摄影:

“完全不动精子症”患者由于单靠显微镜下观察无法鉴别其活精子,为这类患者实施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ICSI)存在很大困难。近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产临床医学中心辅助生殖医学科胚胎实验室团队运用“激光打尾法”,为一位“完全不动精子症”患者甄别出活精子并成功授精受孕。

 

杨先生夫妇结婚已有9年了,始终未能怀孕。2015年,杨先生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精液检查,结果显示其精液密度为32×106/ml,活动精子0%,精子畸形率高。之后,杨先生多次尝试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但由于其精子全都不活动,无法甄别出活精子,只能选择随机精子盲打,数次尝试均告失败。

无可奈何的杨先生来到了上海市一医院辅助生殖医学科,检查结果显示,杨先生活动精子依然为0%,为完全不动精子症,且多见严重头部及短尾畸形。经过伊红-苯胺黑精子存活率试验发现,杨先生的精子中确实有有2%的活精。那怎么能在不染色的情况下,在显微镜下区别出不动的活精子,并注射入卵子里面去呢?

辅助生殖医学科胚胎实验室孙健团队首先考虑选用低渗选择法(HOS),其原理是活精子的“尾巴”会在低渗的溶液中会微微卷起。不幸的是,这一方法连续三次都没有成功,在显微镜下,低渗溶液中的一池“小蝌蚪”依旧一动不动。

三个周期均未获得成功,也让胚胎实验室团队为患者感到着急,团队将这一病例定为重点疑难案例,开展了多次讨论会诊。最终决定改变挑选活精的方法,从低渗选择法改变为激光刺激法。

激光刺激法并非鉴别活精子的常规方式,孙健团队采用原本用于在卵子透明带上打孔的低能量激光,在显微镜下对静止的“小蝌蚪”一一射击。为避免伤及精子,激光避开了着床所需组织密集的“小蝌蚪”头部,而是精准地射向其尾巴。在大量的尝试下,终于有6条原本慵懒的“小蝌蚪”在激光的射击下翘起了尾巴!活精子找到了!胚胎实验室团队小心翼翼取出这6条来之不易的精子,成功使5个卵子受精,全胚冷冻4枚。

据上海市一医院妇产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辅助生殖医学科主任吴煜介绍,市一医院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胚胎实验室目前常规开展单精子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胚胎冻存和复苏、激光辅助孵化等技术,开发、发展了单精子和稀少精子冻存技术,获授权专利两项。特别是针对严重少弱精患者,市一胚胎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处理和治疗规范,具备单精子冻存、精子体外激活、卵子激活、无创PGD等治疗特色技术。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行走的党课之“从中共一大会址到中共四大…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贺明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讲述《解码衰老密码…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