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y_fde508076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y_fde508074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y_fde508076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810/y_fde5080746_s.jpg 1 医生行ERCP操作 2 内镜下治疗
2018-10-11 浏览( 来源: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郝桂华 秦晋
 摄影:
 

  胃肠出血来势汹汹——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腹腔开放、多发胃肠瘘、腹腔感染、气管切开、重度肺部感染,患者辗转外院三次内镜、三次DSA、三次手术均未成功。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普外、介入强强联手成功施救,目前患者已进入支持治疗阶段。

  今年8月下旬,附属九院普外科ICU收治了一名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重病人。46岁男性患者来自青海,今年5月起反复出现大量呕血及黑便,在当地医院共行了三次胃镜下止血均没有确切疗效。为此该患者在外院又进行了三次DSA血管栓塞加三次剖腹手术止血,但是反复手术不但没有止住出血,反而出现了胃肠瘘,使情况越来越糟。当患者走投无路,命悬一线之际,听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幼生在肠功能障碍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抓紧一线生机,慕名赶来。

  当患者就诊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腹腔开放、多发胃肠瘘、腹腔感染、气管切开、重度肺部感染,体重仅50kg。实际只要其中的一个诊断,患者即属于重危,而在这病人身上都聚齐了。普外科主任李幼生、普外ICU主任王鹏飞、普外内镜室主任王震龙立即着手商议,为患者制定特殊治疗方案。首先,为患者实施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随后,由内镜室王震龙通过胃肠镜反复筛查可疑消化道,终于在患者曾经手术过的十二指肠残端瘘口附近找到了出血点,并放置钛夹进行标记;最后,介入科副主任王精兵为其行了精准靶向DSA介入血管栓塞止血。患者长达3个多月的消化道出血终于止住了。

  血虽然止住了,但患者由于腹腔开放、多发胃肠瘘导致长期禁食,营养极度不良,建立肠内营养通路是对他最好的选择。但是要在这样危急的患者身上建立肠内营养通路谈何容易。普外内镜室主任王震龙不断努力,终于通过开放的胃肠瘘口放置了空肠营养管,成功为患者建立了肠内营养通路,为患者的后续胃肠瘘修复、腹腔关闭创造了条件。

  据悉,目前患者腹腔及肺部感染控制好转,营养指标不断改善,进入继续支持治疗阶段,只要再度过3个月的恢复期,接受第四次手术,患者就有希望痊愈回家。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