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开创脊髓血管畸形疾病诊断新技术
2018-07-12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今年刚满20岁的小薛青春阳光,是学校里的文体骨干。然而3个月前,小薛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并且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习。“脊髓血管畸形的可能性很大!”面对这个辗转各地却始终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附属六院介入科主任李明华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初步判断。随即,六院介入科为小薛实施了DSA下介入手术治疗,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脊髓血管畸形——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生疏的医学名词,即使知道可能也源于瘫痪、不能行走等此类病人。为了明确诊断病情,帮助小薛摆脱可能出现瘫痪的命运,李明华主任建议采用脊髓血管MRA检查。

  据悉,脊髓血管畸形属于可治疗性脊髓病变,因而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定位病变非常重要。以往主要依靠股动脉插管DSA造影明确诊断,但其操作复杂,又有一定的创伤性,并需使用大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存在高X线辐射量。“现在我们应用脊髓血管MRA检查,不仅避免了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还实现了全过程无X线辐射剂量。”李明华主任表示,六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脊髓血管MRA检查诊断脊髓血管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一种诊断脊髓血管性病变的非创伤性常规检查方法,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此类疑难杂症。

  借助这一新型诊断技术,李明华主任发现,小薛椎管内大片迂曲增粗血管伴有脊髓肿胀,并由左侧T10肋间动脉供血,可以明确是脊髓血管畸形。“这项检查技术,为我们进行DSA造影术提供了畸形血管的供养动脉和引流静脉等相关信息,尤其是精确血管畸形的部位和大小,使DSA术中减少了50%以上的含碘造影剂的使用和X线辐射量,缩短了诊断时间,并能指导进一步血管内介入或手术治疗。”

  随即,六院介入科为小薛实施了DSA下介入手术治疗,术中微导管超选择进入血管畸形瘤巢内,注入栓塞材料完全闭塞畸形血管。术后第二天,小薛双下肢无力麻木症状以及大小便功能即得到改善,术后三天就已出院。从目前随访的情况看,小薛的不适症状已完全消失,已回归正常的大学生活。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间歇性跛行,四肢尤其双下肢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且逐渐加重时,应及时到神经内外科或介入科就诊以排除该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致残致瘫的悲剧发生。


 

 

学院快讯

  研究生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传承·清…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一行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交医学子陈喆贤在全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
  医学院荣获上海高校后勤系统多项荣誉

科研动态

  口腔医学院蒋欣泉团队揭示骨骼发育中破骨…
  基础医学院刘俊岭和徐艳艳团队揭示血小板…
  Adv Mater | 公共卫生学院宋海云研究员合…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Adv Funct Mate…
  STAR Protocols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等…

菁菁校园

  医学院2022级临五三班举行“桃李争妍人间…
  ​医学院闵行本科生团委“缤享春光,趣动…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第二季…
  医学院第七届本科生TBA篮球赛顺利开幕
  医学院2022级临五四班举行“相约花海·筑…

媒体聚焦

  【上海电视台】世界口腔健康日:牙齿脱臼…
  【新民晚报】交大医学院“久蔚”诊室公益…
  【文汇报】打造“健康大思政”,交大医学…
  【上观新闻】世界口腔健康日|交医附属九…
  【央视网】范先群: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