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背后,是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新华医院MDT团队手术治疗一特殊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 对于许多外科疑难重症的患者,手术伴随的巨大风险让医生望而却步,但背负风险博回的却是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2018年4月20日,新华医院集结肾脏内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影像科、营养科、骨科等多个科室的力量,经过MDT讨论和共同术前准备,齐心协力为一例特殊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为患者争取到活下去的希望。 病人身患尿毒症长达6年,长期血透,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骨折,有脑梗和PCI手术既往史。患者发现腹膜假黏液瘤已有1年余,但由于身体状况太差,手术风险过大,而多次被拒绝手术。治疗无果的患者病情持续恶化,1月前已出现消化道梗阻的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病情,新华医院各科室努力稳定患者病情,调整患者体内环境,尽力确保其能够耐受手术的打击。 手术当日,普外科主任刘颖斌带领普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从患者腹腔内取出4000ml胶冻状黏液,充分分离假膜和纤维蛋白分隔,为患者带来改善病情的希望。患者术中曾多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在麻醉科团队强大的支持下,顺利完成手术,目前患者在普外科、重症监护室、肾脏内科及骨科等团队的协同管理下术后恢复顺利。 腹膜假性黏液瘤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大量胶冻黏稠样假性腹水的低度恶性黏液性肿瘤。发生率较低,治疗后容易复发,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PMP以阑尾、卵巢来源为主。常见于阑尾黏液瘤穿孔引起播散种植。根据PMP组织病理学表现,分为偏向良性病变的腹膜腺黏液瘤(DPAM)、较恶性的腹膜黏液癌(PMCA)和交界性腹膜弥漫性黏液腺癌病(PMCA-I/D)。 PMP一般病史较长,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不等,临床上无特异性的表现,主要是以腹部进行性肿大,腹部胀痛为主诉。 PMP虽极少转移,但呈恶性生长,生命力极强。粘附于腹膜壁层上除去后又迅速生长,以致常常播散至全腹,因腹膜壁层、大网膜、肠系膜黏连,往往出现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最后引起患者不能进食、肠衰竭死亡。治疗方式以手术及全身或腹腔灌注化疗为主。
|